搜索
偶逢野老向瓜棚,瓦钵盛茶话月明。坐久不知衫袖湿,半天凉露落无声。
猜你喜欢
去冬黄公亭,咏诗看梅花。深行或山崦,纵步亦水涯。
虽知追随乐,固有间阔嗟。词锋君莫当,锐甚如莫邪。
我欲尾其后,志局道苦遐。千年定藏山,一世斯名家。
守道在无为,吾自厌吾拙。解佩及兹晨,还山听鸟鴂。
世态逐婵媛,进止心欲折。欣此素商集,缅想缁尘歇。
逝将寻旧侣,茅屋阴崖结。暝色下巉岩,苍然立积铁。
林深倦鸟集,谷静涓泉咽。夜凉四山空,云卧逼天阙,扪萝想幽人,弄箫迟山月。
又承尊酒细论文,日日樽前得未闻。
邻旧直忘趋走贱,有疑俱向笑谈分。
心缘明德怀高屏,日为偏亲断远云。
明日迢迢东郭路,未行离思已纷纷。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lài)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wèi)风。
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
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51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9-260
沙头:即江岸,因为江岸常有河沙淤积,故称。
赖:亏得,幸好。莲舟:采莲的船。南朝梁萧子范《东亭极望》诗:“水鸟衔鱼上,莲舟拂芰归。”
这首诗在《文苑英华》中列于卷二〇八乐府诗中。该卷还收有梁简文帝、李白、储光羲等共十五位作家的同题作品。考六朝乐府,已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题名,唐代《采莲子》七言四句带和声。可见采莲是诗家们常用的题材。
莲者,芙渠也,江南人称芙蓉或荷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地下茎称作藕,种子称为莲子,叶呈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头,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丹阳地处江南水乡,东濒长江,境内沟塘密布,邑人喜植荷花。“练湖二十四景”中就有一景为“红莲映日”。盛夏时荷花盛开,满湖生辉,阳光映照,分外娇媚。诗人张潮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对莲有特殊的亲切感。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的这首《采莲词》独辟蹊径,生动刻划了一群采莲女与风浪搏击的形象,展现了她们朝出暮归,遇到险情互相依靠,比肩拼搏而战胜困难的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的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或许有人会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是非常紧张激烈的。尽管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过“赖”“并”“不畏风”等字词,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感觉到个个都英气勃勃,鲜活俏丽,可敬可佩,使诗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这末两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给人们留下了咀嚼不尽的余味。
张潮这首《采莲词》语言精炼,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寄兴遥深,突出了采莲女的美好品质,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九重应念海天遥,万里归心赋早朝。北阙风云看盛会,南闽氛祲喜全消。
明公报主终经国,贱子思亲忝贰谯。五月沧溟帆柁稳,荔风梅雨夜催潮。
几多别意存眸子,爱映君容。映得君容。却似春花晓露中。
花间鸟宿添诗福,始觉春浓。觉了春浓。梦醒依然失去踪。
善应物无外,全身在帝乡。不妨横点首,平等印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