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舸浮江木叶秋,传闻飞鹊过扬州。自羞东嶂难为役,漫笑西行不到头。
供奉更吟中道放,杜陵犹想及关愁。故人喜意看先到,高唱君家八咏楼。
猜你喜欢
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nán)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mò)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参考资料: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26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王谢:代指高门贵族。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禁柳烟中闻晓乌,风吹玉漏尽铜壶。
内官先向蓬莱殿,金合开香泻御炉。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
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金吾持戟护新檐,天乐声传万姓瞻。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
燕州连日雨,六月寒装绵。闭户断车辙,修途溢如川。
朝晴悦物性,槐阴起初蝉。衣篝曝馀润,照眼阶葵鲜。
闻君去仪曹,五马行翩翩。缅怀古单父,高堂坐鸣弦。
政理日以媮,宝此千载贤。矧此荐岁饥,夏潦仍相缘。
嗷嗷东南州,流移踵车船。死者相枕藉,羸瘠甘弃捐。
民命悬守令,壅遏谁当怜?君怀策世才,往哉寄承宣。
譬彼善牧者,鞭击非所先。戴星亦有人,何乃任力专。
凄凉二子远,故老应相传。我昔尝经游,土风尚熙然。
回河抱阡陌,桑麻绿浮烟。岂无稌稻区,草木纷华妍。
维兹重责任,慎彼浇俗迁。会徵太史书,家声振当年。
一树山樱鸟啄残,悬钩半舍亦甘酸。儿童采得争来饷,应念衰翁舌本乾。
别愁复经雨,别泪还如霰。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西月澹窥楼角,东风暗落檐牙。一灯初见影窗纱。
又是重帘不下。
幽思屡随芳草,闲愁多似杨花。杨花芳草遍天涯。
绣被春寒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