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蝉鬓隔花阴,香肌压翠衾,风前一笑掷千金。
记得那时明月底,刚半线,露丹襟。
银钥杳沉沉,朱楼阻信音,流莺啼破绿窗深。
清泪未弹红泪滴,流不了,到如今。
猜你喜欢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
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本站。
潸:流泪的样子。
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未解贪花惜杨柳。吴鱼岭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于酒。
只闻来客说春游,不逐花前笑自留。
浪说春期计春尽,留春无术只春愁。
烟翠饱青实,雨红黏绿苔。
杨花随梦去,莺语唤愁来。
吟事春三月,风光酒一杯。
芳心久消歇,已作蕙炉灰。
一春多为惜春愁,无柰鹃声叫不休。最是恶怀难著处,落花风雨五更头。
独上高楼望眼开,春愁无数逐人来。官河二月冰初合,水国经年雁未回。
歧路关心妨斥堠,野田生事入蒿莱。何须更问门前柳,深放黄金作酒杯。
芳草一千里,琼楼十二层。春愁都不见,寒雨黯孤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