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出谷山路转,松深馀落晖。隔林闻语响,始知人采薇。
归鸟引前路,涧花点客衣。倚筇憩梵宇,钟鸣自掩扉。
猜你喜欢
渐狭溪中路,渔樵共此汀。山盘烟缕直,天压荻苗青。
夏麦炊新熟,春畬火尚荧。舟行无一事,汲水验茶经。
角黍悬蒲俗共誇,漫惊踪迹滞天涯。海东五日标新样,儿髻环簪虎子花。
洛社曾陪祭酒间,承明复接侍臣班。
论交晚见松筠操,驻景长思冰雪颜。
华岳闭门穷简册,邵堂隐几看河山。
相逢一笑如何日,心逐飞云出故关。
凿(záo)崖泄奔湍(tuān),古称神禹(yǔ)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yí)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参考资料:
1、李文初,陈海烈选注.历代理诗精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页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相激:相撞击。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
“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千年一老树,瘦骨似蟠龙。玉爪冰霜合,翠鳞苔藓封。
罗浮云里见,夏禹庙中逢。乘取臞仙驾,飞光来九重。
公田五十亩,种秫秋未成。
杯中无浊酒,案上唯丹经。
忽有洞庭客,美传乌与程。
言盛木兰露,酿作瓮间清。
木兰香未歇,玉盎贮华英。
正值菊初坼,便来花下倾。
一饮为君醉,谁能解吾酲。
吾酲已不解,百日毛骨轻。
金闺寂寂换柴关,汴水悠悠去不还。迁客暂来真传舍,微官聊喜近家山。
心除感慨成三乐,事不崎岖得半閒。仰藉大贤调燮手,挽回清誉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