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林无落叶,乍听亦萧萧。有客悲摇落,何人慰寂寥。
西风乡国泪,暮雨海门潮。欲趁归帆便,苍茫去路遥。
猜你喜欢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pàn)是山南畔海,只堪(kān)图画不堪行。
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5.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0-271.
北畔是山:指闽中地势,北边是连绵的山脉。南畔海:指闽中南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只堪:只能的意思。图画:指画画。不堪行:指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圣主应乾运,龙飞肇神京。声教四敷宏,万方尽来庭。
云南际西陲,其俗尚甲兵。九伐正天讨,五旬悉芟平。
威服德以怀,承宣在贤能。赤绂辞凤阙,锦衣还边城。
为政万里外,愿言竭忠诚。绥静事不扰,公廉人自宁。
条章时上进,文化期大行。遐览舒已志,访古周民情。
黑水表禹迹,滇池扬汉旌。诸葛七纵奇,千载留令名。
礼乐本唐风,版筑备元经。贤守昔善治,感召神骏生。
丽江濯清沙,碧鸡罗翠屏。春风一拂嘘,瘴雨炎蒸清。
矧复地沃饶,居民乐农耕。牛马遍原隰,桄榔荫道程。
犀象向东来,溪谷腾光精。同文自兹始,亿载归盛明。
年少才多好丈夫,朝回新拜执金吾。南过铜柱元标汉,西出榆关更射胡。
买得柯山百亩云,春风谷口乐耕耘。牵牛人向村前去,扣角声从陇上闻。
野鸟祗知催布谷,邻翁不解诵移文。向来方寸多馀地,留与儿孙次第分。
独酌谣。芳气饶。一倾荡神虑。再酌动神飙。忽逢凤楼下。非待鸾弦招。
窗明影乘入。人来香逆飘。杯随转态尽。钏逐画杯摇。
桂宫非蜀郡。当垆也至宵。
径路缘溪不知远,忽然身已入峰腰。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远公不厌疏狂客,试结茅庐共寂寥。
城隅西北华阳台,镇日犹吹燕国灰。名马骨存金饼掷,美人手好玉盘来。
苦心竟就函头计,恨事空余生角哀。易水萧萧风莫渡,问谁置酒罚深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