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幽溪穿曲窦,洞口树成帷。垂阴生晚吹,散帻坐苔矶。
雨过月稍上,光含万籁希。天水空明里,菡萏相因依。
香气自白昼,夜来静入微。起心欲往求,已觉前境非。
即此悟禅寂,释我胸中机。
猜你喜欢
邵陵佳树碧葱茏,河汉西沈宴未终。残漏五更传海月,清笳三会揭天风。香熏舞席云鬟绿,光射头盘蜡烛红。今日却怀行乐处,两床丝竹水楼中。不知何路却飞翻,虚受贤侯郑重恩。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招携永感双鱼在,报答空知一剑存。狼藉梨花满城月,当时长醉信陵门。粉堞彤轩画障西,水云红树窣璇题。鹧鸪欲绝歌声定,鸲鹆初惊舞袖齐。坐对玉山空甸线,细听金石怕低迷。东风夜月三年饮,不省非时不似泥。木鱼金钥锁春城,夜上红楼纵酒情。竹叶水繁更漏促,桐花风软管弦清。百分散打银船溢,十指宽催玉箸轻。星斗渐稀宾客散,碧云犹恋艳歌声。三年身逐汉诸侯,宾榻容居最上头。饱听笙歌陪痛饮,熟寻云水纵闲游。朱门锁闭烟岚暮,铃阁清泠水木秋。月满前山圆不动,更邀诗客上高楼。
寿安山迥敝云烟,邪马台高四面天。缥缈似游星汉外,依稀直到日轮边。
乘桴昔日伤尼父,蹈海今谁是仲连。见说遗经在兹土,却将吾道问东偏。
春雨秋花共转旋,玉炉香袅拜青天。浮生有志皆随梦,中壸无书不记年。
贤母未应居孟后,诗人安敢列卢前。贺筵当日龙觥处,滚滚还谁作醉仙。
疆(jiāng)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shǔ)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中华:指中原地区。
“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阿钟五岁已大奇,从我觅字与觅诗。
栗梨不爱爱纸笔,此意岂是寻常儿。
吟诗写字非难事,字画是心诗是志。
器量充周志气宏,劲笔雄辞皆极致。
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虓雄。
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
江西夫子今希有,四经七举为龙首。
不作孙弘曲学儒,文章只是宗元佑。
祖宗积善源深长,争奇竞秀生诸郎。
诸郎更有如钟者,引领丹山群凤凰。
晓窗读书肯至午,夜灯琅琅明月庑。
只今小年已勤苦,从此读书到十五。
贯经窗史包今古,雪坡痴叔未足多,
十驽骥子一跃过。河南晁氏曾有样,
二十子弟俱高科。汝今群从多兄弟,
勋业相期各如意。家塾相师学圣贤,
庙堂再拜传忠义。羲献帖,李杜诗,
遗踪虽在不必追。
请赓庆历徂徕颂,更立中兴浯水碑。
钓得鱼来日又斜,潮回无路可归家。炙鱼当饭且一饱,閒看白鸥飞浪花。
圣人出,泰阶平。麟凤来,川岳灵。万汇昌,百谷登。雨旸时,四海宁。
朝廷肃,牧守明。蛮夷宾服,稽首殿庭。刑罚省,赋役轻。
井里亲睦如弟兄。上有政,下有情。庶政熙,众情倾。
风俗美,治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