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城腊月雪花白,层冰峨峨照大泽。北风夜卷鸿雁号,念子犹为倦游客。
君家正对天目山,江涛日夜鸣潺湲。翻然仗剑游淮泗,中都旧是兴王地。
百战关河骨已枯,英雄割据何代无?昔人事业随流水,高歌击筑浮云徂。
吴子生平重然诺,百年意气真堪托。肘后常悬数石弓,腰间屡吼千金锷。
酒酣耳热兴飞扬,新诗往往凌寥廓。目下坎壈何足悲,人生富贵安可知?
乌啼哑哑鼓声曙,明朝匹马下邳去。
猜你喜欢
彼采葛(gé)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47-14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4-145
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岁:年。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瓠落江湖萍寄身,悄为逾迈扰天真。停舟问笛谁千古,避席登楼又一人。
梦久不知山雨近,路长应觉塞鸿亲。微歌永夜聊相慰,六合苍凉出凤麟。
温温恭人。
禀道之极。
玉殿朝初退,金门马不嘶。
院深归有处,柳暗迹都迷。
紫陌春无际,青丝舞正齐。
风烟忘近远,楼阁问高低。
残雪莺声外,斜阳凤掖西。
少陵花底路,物物献诗题。
五凤望中仙,五马人间贵。舞态歌声尽出群,乌鹊巡檐喜。
昨夜值狂风,痛饮全无味。说与谯门漫打更,却怕催归骑。
四和还如九酘醅,更醇更美未嫌来。
相逢莫作两般眼,一饮不辞三百杯。
嵇阮当时无俗虑,山王虽贵亦能陪。
如今世态尤堪薄,只把官资满眼堆。
万里沧溟一望开,二劳山色晚崔嵬。天浮积气星辰动,潮蹴长风岛屿回。
币岸妖氛宵更恶,孤城画角夜偏哀。那堪戎马纵横甚,可有官军入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