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乍雨乍晴天晓。轻土白沙耕早。午桥春色无边,碎锦满枝光耀。
独占芳辰,点点露湿花须,树树影筛清沼。更有游丝袅。
高兴争春,一队红妆来了。幕天席地,莫教叹声惊扰。
不怕杯空,酒家只在村中,何用牧童相报。
猜你喜欢
一片韶光明媚。当日吴王醉处。园林万点胭脂,人面纷纷相觑。
满眼繁华,共看阆苑千年,莫有武陵人住。蝶蜂争来去。
香径花洲,闻道讴歌盈路。行春五马,悠悠隼旗沾絮。
戟户森严,几枝乍折红芳,最喜连朝甘雨。
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方悲庾信愁。
此词在时下流行的不少宋词读本中皆未得一立足之地,足见人们对它的冷淡。大约人们还是喜爱陈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一类的慷慨激昂之词,及读这首《南乡子》,不免觉得气软无力,以为失了所谓“龙川本色”。其实不是这样。
初读之下,《南乡子》是一首怀人之小令。打头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
过片紧承上片的“烟波”,用“浪卷涛翻”中的悠悠一叶扁舟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信手拈来,寓情其中,十分贴切。怀人之苦,至此极矣,词人却又突然落下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曾作《九辩》,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零落而变衰。”自此之后,“悲秋”成为文人笔下不断重复的主题。庾信是北朝诗人,其著名的作品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等,其中也有“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之句。从表面看来,“宋玉方悲庾信愁”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但分析作品有时不可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其生平志业和创作倾向来考察,词人这里用宋玉、庾信之典是有深意在的。宋玉《九辩》所抒发的主要是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以及对妒害贤良的奸谗小人的憎恶。“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这就是宋玉之悲。而庾信之愁在“乡关之思”,则是不待言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庾信《拟咏怀》第十一首以“摇落秋为气”打头,结局为:“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感慨自己故国(南朝梁)君臣只顾眼前享乐而无后虑之忧。由此看来,陈亮以宋玉、庾信来形容自己的悲愁,绝不仅仅是悲秋怀人,而是怀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北国大地,渴望朝廷扫除奸邪,改变苟安的现状,早图恢复。这样,“浪卷涛翻”云云,也就可以形容词人那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的跳动了。
作家有时候确实是落笔不由初衷的。即使陈亮写《南乡子》之初是想表达怀人之情,那也并不影响他平日所最关心的事情、所念念不忘的思想感情在写作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
山斋清磬罢,客至便分题。诗入王维画,镫分子政藜。
草花要蝶下,桑椹醉鸠啼。一字吾师汝,桃源定不迷。
南海嗜宾门,初尝面觉温。苦饥如中酒,得饱胜朝餐。
种必连椰子,功宁比稻孙。瘴乡能已疾,留得口脂痕。
同游同学未同年,年老耕躬负郭田。立业非农无实地,问心何事敢颟天。
猪羊命仆分牢饲,螃蟹娱孙一线牵。牛背无腔吹短笛,宋元而后有痴颠。
把袂相欢意最浓,十年言笑得朋从。怜君节操曾无易,只是青山一树松。
琅邪茂密集书成,郙阁褒斜章法精。能戒熹平变疏匾,仅传古法彦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