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杳鱼沈讯问稀。征人天末独悲思。可怜靳寄一寒衣。
脱辐岂宜占易象,分钗忍肯谱新词。薄情还算是蛾眉。
猜你喜欢
旧宅城南叫画眉。故香经雨发春泥。王孙随处有天涯。
酒渴倩谁温茗待,朝回不见理妆迟。退红帘下断肠时。
多谢风微草绊船。须知游兴正悠然。山深深爱暮云天。
衣色有情分翠树,履声含力和清泉。归来记取笑灯前。
赋到闲情我愿同。为巾为簟更为风。纯情欲堕任西东。
三宿恋桑疑有种,隔帘语燕定谁通。当时真悔太匆匆。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tuó)晚,姑记乞(qǐ)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东阁:指丞相府,时秦桧任丞相。北扉:指学士院。
持橐:即“持橐簪笔”,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或有所记事,故持袋备笔。
此诗作于升之宫学秩满之时,在绍兴二十一、二年间,时陆游居山阴。
钱仲联详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陆游从兄陆升之也。绍兴十八年(戊辰)进士,其人阿附秦桧,谄事桧党两浙转运使兼临安知府曹泳。泳为政凶酷,缙绅畏之如鬼蜮。时升之为右通直郎,与右承务郎李孟坚亲善。孟坚之父光私撰国史,语涉朝政,或多讪谤褒贬。孟坚以秘事告之,升之发之以告泳,泳检举於朝,光故得罪。後桧死,泳被贬窜新州,升之坐为秦党亦被黜。“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一句,深有规劝之意。
此诗直白无碍,意思不必过多解释,仲高时往投丞相秦桧门下,故陆游在此诗中予以规儆。“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道义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识、操守的人都应遵守,然而功名却很难说了。当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义,或说功名与道义体现为一致性时,自当努力追取。这正是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思想。历数中国古代士人,但凡事业有成者莫不类此,国旺家兴,名垂后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统实现。但这样的世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遭逢乱世,帝王昏聩、奸佞当道,功名与道义则体现为对立的关系,这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则是一种常态。士人往往有两类选择:一是舍道义而就功名。陆仲高年轻时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绍兴二十年(1150),陆仲高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之后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仲高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显然这样的一种选择很为时人所不耻,陆游在此诗中也正是劝他不如请求退职。另一种选择是坚决维护道义,至少是维护心中的道义原则。
清晨闻剥啄,喜得薛能诗。风月一囊锦,江湖两鬓丝。
寒城吹角夜,孤馆拥衾时。谁会吟心苦,梅花是旧知。
白项鸦儿啼远林,怪来新冷透重衾。
僮奴窃语若为去,雪满前山数寸深。
我居在城府,再至俄二年。岂无山水心,可奈簿领缠。
今晨偶乘兴,适此宾从贤。零雨洗骄阳,谷中听流泉。
凭高快远览,正见江浮天。至人本无心,与我常周旋。
谁云唤不应,汝意自不虔。麦陇稍已滋,横水涨微涟。
佳城倚华表,拱木埋貂蝉。暮过草堂寺,借榻聊暂眠。
不复闻怨鹤,茅檐但连延。归路践落日,群峰郁相先。
回风送远响,墟里生晚烟。吾庐怅何许,东望良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