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言佳句有风流,不羡骚人赋远游。
坐遣目前无限意,笔端风起白苹洲。
猜你喜欢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suī)盱(xū)。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乌:乌鸦。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麋鹿:鹿类的一种。猿猱:猿类的一种。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脆玉敲冰管。唤酒趁,笙簧暖。窗幽白小,髻芗兰倚,弦语歌啭。
付雪儿、细涤蓬莱盏。醉不问,天长短。任年涯催老,却疑春近春远。
裙衩两鸳鸯,愁惊梦邛池,寻梦湘岸。怨别几东风,赚人胜钗燕。
便蓬心斗转。飞坠天云,画中身,月中见。梅雪共清冷,验眉颦深浅。
泪寒鳏枕月来尽,记得前秋作伴时。痛剧夜分常隐忍,愁声不令醉人知。
刚剩残梅几片飞,全枝都似伴郎归。风波狭路惊团扇,花月空庭泣浣衣。
翠被半闲来梦晚,绣窗无暇报书稀。湔裙不为春韶出,贪遇停船旧石矶。
长城围万里,跂望何迢迢。盘曲危鸟道,旷远顺鸿毛。
仰天向阊阖,风雨起崇朝。烟霞合琉瓈,翡翠集兰苕。
添筹南极星,酌酒北斗杓。秦娥奏新曲,麻姑引玉箫。
终古帝王家,簇拥列鸾轺。愿从赤松子,长揖去市朝。
平生踪迹半京畿,别去秦淮岁屡违。
道上投珠多按剑,市中击筑几沾衣。
寺寻白社僧犹在,宅访青溪客已非。
莫学陇西逢醉尉,夜深愁向灞亭归。
像貌崇贤圣,名言训子孙。日亲师与友,力学探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