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谁言千里外,光景每相从。且看一轮内,山河自几重。
透林惊曙逼,铺砌讶霜浓。蕊阙春风好,仙槎何处逢。
猜你喜欢
夜气凉於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蟾光莹碧墀,天色冻琉璃。市响新晴后,风和欲暖时。
杉松冷岑寂,楼殿黑参差。静者非无趣,长吹遗所思。
月到秋逾洁,青宵永夜清。辉光澄万里,形影静三更。
乌鹊飞难定,蚊龙睡亦惊。何当兵气靖,守内得文明。
邻笛风飘断续鸣,一轮吹出九霄明。画堂烛灭光逾满,翠桁帘开气转清。
细草侵阶含润意,残荷承露滴秋声。嫦娥莫悔偷灵药,夜夜窥人倍有情。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chéng)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参考资料:
1、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07
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碾破鳞云皓月轮,银蟾著意露精神。十分素魄高低印,一样寒光远近均。
触目冰壶无点翳,照人水鉴绝纤尘。拟携玉斧乘风御,折桂归荣白发亲。
初昏见秋月,耿耿即西倾。河汉留光景,关山入杳冥。
众星森北向,一鸟浩南征。莫遣微云起,渠能秽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