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昨夜江楼月,思君好断肠。猿声相应发,山色更青苍。
楚塞来书远,闽关隔梦长。今朝看愁鬓,为尔半成霜。
猜你喜欢
江楼百尺倚高寒,上尽危梯宇宙宽。
秋近渐看河落角,天回更觉斗阑干。
茫茫浦口烟帆远,坎坎城头漏鼓残。
要得故人同蹑屐,一尊相属话悲欢。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词飘朱槛底,韵堕渌江前。
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
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八风凄间发,五彩烂相宣。
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文头交比绣,筋骨软于绵。
澒涌同波浪,铮鏦过管弦。醴泉流出地,钧乐下从天。
神鬼闻如泣,鱼龙听似禅。星回疑聚集,月落为留连。
雁感无鸣者,猿愁亦悄然。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
暗被歌姬乞,潜闻思妇传。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
肉味经时忘,头风当日痊。老张知定伏,短李爱应颠。
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天教声烜赫,理合命迍邅。
顾我文章劣,知他气力全。工夫虽共到,巧拙尚相悬。
各有诗千首,俱抛海一边。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酬答朝妨食,披寻夜废眠。老偿文债负,宿结字因缘。
每叹陈夫子,常嗟李谪仙。名高折人爵,思苦减天年。
不得当时遇,空令后代怜。相悲今若此,湓浦与通川。
离别奈情何,江楼凝艳歌。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深怨寄清瑟,远愁生翠蛾。酒酣相顾起,明月棹寒波。
戍鼓报三更,危楼夜气清。诗成海月上,梦觉浦潮生。
沙白昏渔火,江空闻橹声。归心随野鹤,展转到天明。
杏花盈盈大逞姿,桃花灼灼亦不迟。纵饶种露栽云地,可柰风狂雨骤时。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在此代表国家,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身世”指所处的时代。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外奔驰。痛鞭持。习性调和路不迷。清溪香草肥。芒儿归。牛儿随。明月高空照古堤。人牛不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