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泛梁溪棹,飘飘不系心。云山家尚隔,湖海岁空深。
叔夜何忘锻,荣期岂废琴。淮南书总秘,莫学试黄金。
猜你喜欢
江山如画,茅檐(yán)低厦,妇蚕缫(sāo)婢织红奴耕(gēng)稼(jià)。务桑麻,捕鱼虾。渔樵(qiáo)见了无别话,三国鼎(dǐng)分牛继马。兴,休羡他。亡,休羡他。
江山像图画一样美丽,几间低矮的茅屋,妇女在养蚕缫丝,婢女在纺织缝纫,家奴在耕种庄稼。操持桑麻,捕捉鱼虾,渔民樵夫相见没有别的话,随便讲讲三国鼎立、分分合合,管他谁胜谁负。兴旺了,不用羡慕他;衰亡了,也不必怜惜他。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山坡羊·江山如
蚕缫:养蚕与抽收茧丝。织红:纺织与缝纫刺绣。耕稼:耕田与播种谷物。务:经营。桑麻:农作物的泛称。牛继马:晋朝司马氏开国初,西柳谷出土一石,上有图画及“牛继马后”的谶语。这里借指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与嬗变。
马致远在《哨遍》套数中说:“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又在《四块玉·叹世》中写道:“佐国心,孥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可见元代归田隐居的文人,生活条件未必优裕,得免饥馁已属满足。而贯云石《水仙子·田家》四首,一首写到“布袍草履耐风寒,茅舍疏篱三两间”,另一首却说是“田翁无梦到长安,婢织奴耕仅我闲”。看来元散曲铺张归隐后“田家乐”的种种富足,既是出于愤世嫉俗的需要,也不无画饼充饥的理想意味。本曲自然也不能免俗。
作品的序络十分明晰。从“江山如画”的大背景叙出住所,再写住所中成员的日常劳作,“耕稼”引出“桑麻”,“鱼虾”引出“渔樵”——列叙生活的家常。有奴有婢,丰衣足食,符合“闲适”题材散曲的模式。独具一格的是下半的结尾。“三国鼎分牛继马”是豪辣老到的俊语。在一连串不动声色的平静叙述中,忽来此奇兀一句,顿生倔强之文气,既展现了主人的避世身份,也使隐藏在隐居生活背后的感慨牢骚之情跃然跳出。于闲适的表象下不时伺机喷发出愤世的岩浆,是元散曲这类隐世题材作品常用的模式,有力地证明了它们其实是“叹世”、“警世”之作的一种变相。
今日平南异昔时,江花汀草自参差。主翁携酒能相访,病客维舟坐不辞。
野老聚观喧雨霁,榜人狂报得鱼奇。倚樯日暮歌声动,灯火何妨归路迟。
内閤儒方集,先朝事不忘。曝书开绮席,偃武敛牙璋。
签轴陈千古,金朱萃一堂。日华窥鸟迹,冰艳照金觞。
已扫断简蠹,更增东壁光。士高閒粹语,天近览幽香。
见博思唐库,恩新仰舜廊。名山才向晓,振鹭已成行。
官职尘劳少,朋从语笑长。但惭甘若醴,宁恨冷如浆。
小说诛瀰漫,雄文荐炜煌。培风谁有志,从此好南翔。
挂席乱惊湍,曾过此渡难。潮归扬子晚,山入秣陵寒。
听语知乡近,忘年计日宽。稳行随夜泊,烟火满江干。
日暮雨初歇,空林暑气迟。连城逢白璧,并辔向清时。
兴傍骚坛远,才看宪府奇。愿言各努力,绝代一相知。
亭名诏语密相沿,须信从来教义全。肯构尝探诗礼业,出纶特表父师贤。
早安素履知文富,晚服朱衣称赏筵。不是韦家专讲学,岂闻幡戟到门前。
齐女幽忧后,幽时兴咏中。
晓寒初饮露,夕燥正含风。
翼若裁绡薄,心如鼓橐空。
貂冠如见用,清白励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