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宫还傍凤城跻,首路那堪问解携。鸿雁暂于初地集,骊驹偏向忍林嘶。
苍茫岭树孤云断,迢递关城落日低。南极朱鸢馀万里,不胜乡思晚凄凄。
猜你喜欢
采苓(líng)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wěi)言,苟亦无信。舍旃(zhān)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fēng)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143
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为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舍旃: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胡:何,什么。
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葑: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从:听从。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前程在处暗危机,脱迹红尘入翠微。清水一竿张钓具,白云四壁挂樵衣。
马惟画骨空嗟瘦,龙不点睛那解飞。差有陈编相伴住,时将诗句洗前非。
一洞幽深鱼贯行,眼前顽石幻奇形。或为虾鳖依崖立,曾佐龙蛇倒海惊。
过处阴风犹凛冽,当年恶迹渐零星。也无轻怪后来者,竟把妖邪冠义名。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雪舟不肯半涂回,直到荒林意盛哉。
篱菊苞时披宿雾,林犀香里绝织埃。
锦心绣口垂金薤,月露天浆贮玉杯。
八十仙翁能许健,片云得得出巢来。
妙论剧谈逢大敌,深林荫樾尾清游。
柳州先记知非偶,陆相荒庄愧不秋。
似舅远寻昆弟好,老生猥与介宾谋。
凄其廿载龙门梦,垫角曾登李尹舟。
绝代容华绝代姿,风鬟雾鬓见翻疑。可怜照水好颜色,披惰江波胜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