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泊金山下,晓渡瓜洲口。枕边闻橹声,蒲牢尚遥吼。
起望大江中,雾气亘八九。日出远溆明,水城见如斗。
溯流舟忘迟,近港觉行久。渐看帆樯聚,舟人互呼友。
风色招大旗,霜痕入江柳。回望金焦山,青青辨还否。
行人喜踰险,鱼市趁沽酒。扬州咫尺间,舣舟亭午后。
猜你喜欢
破衲蒲团只一肩,饥寻芋栗渴求泉。的无长物为吾累,岂有玄机在汝边。
兴到偶吟同梵呗,狂来起舞快回旋。风光似较些些子,任意拈来信手捐。
吴门东去路三千,到得阊门暂泊船。老父出迎应倒屣,贫居江上信谁传。
榆林四望黄沙际,千里连墩绝塞天。夹道陈兵横套口,长城环堑绕延川。
徙边御史筹无缺,折色司农计苟全。此地从来多勇敢,莫教枵腹事鸣弦。
峡(xi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yá)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参考资料: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52-754页。
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欲尽春:春欲尽。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唐时,以相互送别为题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见时羞。别时愁。百转千回不自由。教人争罢休。
懒梳头。怕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思君枫叶秋。
飞遁何妨服好奇,儒冠只自信天时。嵯峨合上朱明洞,酣醉浑空白接篱。
日下朝元宾戴胜,泽中逢霸笑委蛇。胎禽未老原丹顶,紫凤青鸾是羽仪。
人心轻万仞,吾志在兼山。
知止今真止,求閒复得閒。
天应念衰病,人免笑痴顽。
二老风流在,何妨日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