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山如梯空,突兀露脊背。下临小坡阜,波涛浩破碎。
姽婳多余妍,奇怪或分外。青苍虽一气,俯仰各殊态。
攀萝陟层巅,跨险入幽霭。天工信好事,乘酣作狡狯。
当其抒壮藻,往往得奇概。上有幽人居,似保清净退。
偃月作岩屏,裁云出松盖。颇疑苏门徒,青眼非我辈。
余亦栖迟人,清辉澹相对。逍遥久忘归,终焉谢尘壒。
猜你喜欢
山不厌人游,游山人不倦。一峰高一峰,峰峰露真面。
片片白云飞,声声黄叶战。秀骨瘦撑空,清癯奇独擅。
我今登绝顶,如列神仙眷。天地此空阔,足广我所见。
落霞失翠微,明月头上见。不从尘外赏,何知静中变。
风雨秋山多,霜露秋山遍。游尽赋归来,收入丹青卷。
一竿风月,一蓑(suō)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zhào),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参考资料:
1、王玲.陆游诗词:济南出版社,2014年:第61页
2、朱敦源.《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年:第217页
一竿风月:风月中垂一钓竿。蓑:蓑衣。钓台:汉代隐士严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县。况肯:更何况。红尘:指俗世。
棹:指船桨。潮平系缆:潮水满涨时停船捕鱼。浩歌:指放声高歌,大声歌唱。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读者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父的。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首词时,应该注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
物外访禅隐,萋萋霜草深。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
帘卷春寒飐玉钩。闲吹柳絮午风柔。寻常睡起不梳头。
江国青衫游子梦,曲屏红豆女儿愁。伴人小燕入妆楼。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
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水阔蛙喧叠鼓,树凉蝉咽新音。草长当阶深浸绿,隔帘半壁苔青。
才歇奔腾屋溜,又早滴沥荷阴。
寂寂深闺人倦,风来午梦频惊。云暗只疑天欲暮,几回收拾停针。
问天何事情重,时时珠泪常倾。
敕书夜半至,主者不能发。星辰稍低回,万里收落月。
平明宣帝词,轸虑极惨怛。所忧在愆阳,雨泽嗟久竭。
周王望云汉,汤后讼女谒。又闻泰一驭,已驻黄金阙。
所至为福祥,行当扫灾孽。因兹肆大眚,洗涤如海阔。
上刑脱窀穸,轻系弛缧绁。生还今可期,向者或长诀。
欢呼满行道,感泣有白发。苟非皇恩深,安得汝辈活。
千城聚和气,散作连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