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迢递山河拥帝京,君王深在九重城。
阳和不散穷途恨,江上几看芳草生。
古往今来只如此,水流花谢两无情。共知人事何尝定,身贱多惭问姓名。
猜你喜欢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zhè)鸪(gū)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chàng)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本站。
前朝:此指宋朝。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
中唐诗人窦巩有《南游感兴》七绝云:“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而窦诗显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窦巩的诗意,而“鹧鸪啼处”云云,则明显地流露出了霸业不存、风流事散的兴亡之感。倪瓒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无所谓遗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将越王台沿经的历史一网打尽,并不专指宋朝;但历史的盛衰、岁月的无情,一样会引起怀古者的“伤心”。窦诗是“伤心欲问前朝事”,而小令却“伤心莫问前朝事”,一字之差,绝望和无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作者禁不住“怅然孤啸”。“啸”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现,而一个“孤”字,又有心事无人知会的意味。“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是登台的所见,它较之前片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当时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诗的意境。刘禹锡《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怀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来?”问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显明的:“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怀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作者起笔云“伤心莫问前朝事”,至此还是问了,并问得那样投入、那样悲哀。“依依”是依恋不去的模样,说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而诗人从“残照”时分直留到月夜,这“依依”两字也就成了一种移情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倦倦深情。
这首小令除了善于从唐人诗句中袭意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深得风神。“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表现江山无主,“青山故国,乔木苍苔”表现世事无常。以此为陪主之宾,则“越王台”的悲凉寂寞自在意中。又诗人选取了亘古恒在的景物如东风、残照、青山、明月,与时过境迁的绿草、野花、乔木、苍苔交插在一起,在特定的空间中导入了苍茫的时间感,从而将抚今思古的主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峥嵘双阙迥,缥缈宦情微。扫榻春深巷,扶筇日掩扉。
江湖犹汗漫,琴酒亦清徽。往事看炎雪,浮云澹客衣。
十年学读书。
颜华尚数据好。
不逐世间人。
鬬鸡东郊道。
富贵如浮云。
金玉不为宝。
一旦鹈鴂鸣。
严霜被劲草。
志气多感失。
泪下沾怀抱。
银钩一曲,正别苑凄清,夜气如沐。巧门弯环,怕共玉绳低触。
独自悄步花间,长被素娥偷瞩。人静后,西厢影单,伴我幽独。
长安一片寒玉,有万户砧声,相对私祝。别酒乍醒何处,柳岸风促。
夜久忽上梧梢,错认曙生林木。池水畔,平明有人坐掬。
东风约略吹罗幕。一檐细雨春阴薄。试把杏花看。湿红娇暮寒。
佳人双玉枕。烘醉鸳鸯锦。折得最繁枝。暖香生翠帏。
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
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
不羡千金狐腋裘,只知饱暖度春秋。
如今万事皆逾分,此外何求更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