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9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3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译文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猜你喜欢
金陵城里金陵寺,当是金陵最佳处。一区僻地人罕过,几仞高丘亭可据。
海畔忽来吏是仙,造士横经业已传。国计频烦方借箸,公暇犹能觅胜缘。
寻幽挈伴山之麓,振衣直上纵遐瞩。诛茅辟石亭乃成,临高望远意偏足。
郁葱佳气满钟山,翱翔宫阙五云间。二水分流江浩渺,鸥鸟帆樯日去还。
城郭居人十万户,甲第连营纷指顾。缔造初开万载基,歌咏堪裁两都赋。
主人登览未多时,内召程材荷眷私。记忆吾曹杯酒侣,中心何日遂忘之。
花开似污天衣血,雨过重闻御案香。最恨寺奴隳太极,预先夺我画梅梁。
池边石是南朝石,绿染苔花亦可怜。今日波平人事变,白鱼犹自跃天泉。
夜过江左从鸾旂,从此灵君著汉衣。春到阴山花似雪,望乡台上鹧鸪飞。
南门点检旧行踪,最苦人人认得侬。羞涩面皮无处著,横拖山屐过青松。
丽正门当天阙高,景阳台下草萧萧。
江围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见六朝。
落日不将遗恨去,秋风能使旅魂消。
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六朝留寄多多恨,一士来歌百百诗。
驱使春风游笔下,个中情景个中知。
莫催桃叶艇,去泛秦淮色。有兴展此图,一挂高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