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旧住赤城华顶峰,桂岩芝崦白云重。
弥天曾共习凿齿,人洛因寻陆士龙。
寒烛伴吟经臘雪,雨花开讲过晨钟。
浮沤一念归心起,本寺房前见偃松。
猜你喜欢
醉漾(yàng)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参考资料:
1、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2、陆林.宋词白话解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9页
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六尘”。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
乱红:落花。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上片“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这个“花深处”,就是指桃源。在郴州,词人为了排忧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醉眼朦胧之中,词人受潜意识的支配,仿佛觉得自己划起了小舟,正轻松自如地随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进发。路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词人十分欣喜,他左顾右盼,不知不觉中,已“林尽水源”,来到了“花深处”。阅读这两句,关键是要抓住“醉”这个核心词语。醉入梦乡,本是常事,所以说这两句是写梦境幻象。“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是词人神志清爽后的抱恨之言。尘缘,本为佛教名词。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秦观在这儿是借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类。假如自己不出来求仕为宦,就不至于有此时的迁谪之祸,这就是“尘缘相误”。而此刻身受官府羁绊,即使想找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远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这就是“无计花间住”。
下片“烟水茫茫”四句,乃是词人有意识地择取人世间的四种凄凉景象,来影射他黯淡、感伤的心境。“烟水茫茫”,则前途渺遥可知;“千里斜阳暮”,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山无数”,正是阻力重重、难回朝廷的象征;“乱红如雨”,就是说美好事物正在横遭摧折。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满纸面。结句“不记来时路”,源于《桃花源记》。陶潜说,武陵渔人出桃花源后,在返家的路上处处作了标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个结句正暗应了题目和开头,道出了词人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窘境和苦况,表达了他“抽身退步悔已迟”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绪。
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远投僧舍青烟畔,夹路松音钟磬幽。试倚危轩望乡邑,三巴日暮远峰稠。
蘧公四十九年非,万事当须向老知。材者不如愚者乐,前人多作后人资。
羡君黄发初倾盖,矜我迷津数赠诗。听话朱陵仙府事,慨然清啸一伸眉。
谁言才子竟漂零,十载功名满汉庭。前后两曹推起草,风流百粤让谈经。
重来方岳分荆楚,此去江湖识岁星。明主赐环今日事,武昌杨柳几回青。
文光百尺拥登坛,电影交旂照画栏。愿得司衡心似月,天河一浣转芒寒。
潭潭相府开日边,瑞光错落胜非烟。
珊鞭皂帽千骑联,袖中各有崧高篇。
惟公妙年少比肩,笔底词藻争春妍。
千佛经上名高悬,层霄未许孤鸿鶱。
牛刀稍奏惊九天,召对紫殿席为前。
舌本治道如涌泉,重瞳屡瞩眷予偏。
駸駸台省难淹延,径跻政府持论坚。
彼奸不容外蕃宣,寺人炎炎国柄专。
力尝抗之甘下迁,吾道不行乃命邅。
岂能俯首学阿谝,青云斜飞二十年。
皇家累圣宝籙传,太平推在商周先。
金人穹帐邻幽燕,觇我弛备纷振鞭。
长驱近甸罗戈鋋,赤子枕藉吁可怜。
肉食者鄙议拘挛,金帛宝玩平山巅。
併割三镇充垂涎,县官聪明新位乾。
搜举真相穷八埏,公镇北门惠化沿。
左右国人皆曰贤,赐环归来胡不遄。
父老泣把衣裙牵,白麻疏诏光台躔。
挈提宇宙归陶甄,西北两路尚控弦。
虽有盟好数弃捐,民贫到骨瘼未痊。
宿弊如毛费除蠲,仁祖良规人所便。
熙丰法误今判然,斡旋鸿钧须至权。
规规小手徒自缠,昔欲裕民反招愆。
兹其时矣盍勉旃,无使治行专颍川。
上天有意扶危颠,俾公之寿自绵绵,
不须辟谷学神仙。
明府命世才,宇量特闳远。
为名江上亭,拈出句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