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研席相从昔少年,白头谁信两苍然。
来从八桂三湘外,忆折双松十载前。
告我明朝还又别,对床终夕不成眠。
交游存没休休说,且为梅花釂玉舡。
猜你喜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参考资料:
1、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1-162
2、孙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6-177
3、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13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篱槿花开柿叶丹,土沟东去过牛栏。
草烟漠漠天将暮,布褐萧萧客正寒。
初正布新和,余腊争近候。
升腾阳力微,恇怯老阴斗。
江云荡空碧,疏雨沐清昼。
林梢释冬枯,土蘖壮春簇。
委蕤风日舒,刻画山野秀。
关关先春鸟,格磔弄晴味。
无人与调和,终日自嘲诟。
唯君卜近适,通我许来就。
迁延日屡蹉,叹惜月复彀。
人生诚多故,世事那可究。
惟当自推置,障绝俗虑寇。
休闲倘能俞,疏懒当自宥。
徒行苟惮劳,借马欲谁厩。
清酤如定携,佳客可先购。
勉之无使迟,梅萼已堪齅。
江槛俯清浔,高秋水气深。楸枰互相对,机事亦何心。
雨足秧针满,翠色迎衣裾。牛背一鸦立,夕阳人力锄。
万物自闲暇,三农日勤渠。丰乐今伊始,勉旃事菑畬。
天风满榻坐参禅,上有松声下有泉。高阁我来三纪外,老僧谁起百年前。
茶垆夜湿昙花雨,画壁春销劫火烟。最是泷冈犹未表,北山回首思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