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猜你喜欢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本站。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巾屦长闲客,帘栊薄暑天。巢空重乳燕,叶密未鸣蝉。
壶箭看多算,图书理断编。悠然已日夕,却上采菱船。
河桥柳青不忍折,临岐顿觉中肠热。百年几见一代人,二月重为千里别。
我居北郭遭乱离,韦编大义犹日披。有颀而长过我者,不通名姓知为谁。
借我大义汗漫读,因注首肯疑心服。掷还上马竟南征,高举飘飘类鸿鹄。
明年我中己亥科,思之不见将柰何。每从儒者谈彷佛,恐有仙客来经过。
昨者相逢知姓字,云是崆峒邹道士。注得参同只自看,仍以苑经造馀子。
棘闱校卷又相逢,风帘官烛摇秋红。诗成不许众吏写,八分作字何其工。
从此文游成莫逆,学不能同颇能识。作文状我衰陋容,三诵真如见颜色。
今春人作凤台行,佳儿彩服遥相迎。西子湖头一杯酒,三叠阳关歌渭城。
渭城自远台城近,碧草绿液空掩映。行行无限好江山,物色分留待吟咏。
江东日暮多白云,见云未必如见君。云间若有双飞鹤,为我衔来天上文。
春到东园恰□□,腊前闻已破南枝。□□□□□□□,□旦元□□□诗。
短喙可候煎,枵腹不停尘。
蟹眼时探穴,龙文已碎身。
茗椀有何好,煮缾被宠珍。
石交谅如此,湔袚长日新。
归鸟急。照水斜阳红湿。篷底夜凉风露入。藕花香习习。
点滴城头漏涩。凄断草间虫泣。新恨旧愁眉上集。月斜还伫立。
故家文献春秋学,乱后还山卧白云。圣代忽闻徵贾谊,才名终不负刘蕡。
六朝帝业山河在,万里天衢雨露分。为报凤凰台上客,几人渔钓楚江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