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里东归客,无心忆旧游。挂帆游□水,高枕到青州。
君住孤山下,烟深夜径长。辕门渡绿水,游苑绕垂杨。
树发花如锦,莺啼柳若丝。更游欢宴地,愁见别离时。
猜你喜欢
浑成紫檀(tán)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jiā)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
遥远的胡地三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
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双文葵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双文葵所有。
本站。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蕃:吐蕃。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这首《凉州词》与其说它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莫不如说更具有史料价值。从诗中“沙州”、“凉州”等地名可以推断,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带的战事。此地本是吐谷浑领地,后来因闹内哄,国王被部下杀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军队。但凶悍的吐蕃不断侵扰,经过多年的战争,便把这片土地争夺过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的节度使(又称都护)张义潮乘吐蕃的内乱,率领当地的蕃兵(为唐朝守边的少数民族士兵)一举夺取了凉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领的属地,这便是诗中头两句:“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第三句的“黄河九曲今归汉”,颇有自豪的味道,流过九十九道弯的、绵延数千里的黄河终于又回到唐朝(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转出了悲凉:“塞外纵横战血流!”战乱并没有因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而终止,人民依然在流血。这句是指吐蕃内部的纷争,论恐热发动叛乱长达二十余年,据《通鉴》所载:“所过残灭,尸相枕籍”,“杀其壮丁……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由此看来,诗人为祖国军队收复失地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又为吐蕃人民深受内乱之苦而冲淡。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这首小诗的主题从爱国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人道主义的领域。诗人是爱国的,但他更呼吁把和平和安宁还给各族人民!
这首诗,是反映张义潮收复凉州、吐蕃内乱史实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落日黄河水倒流,沙场旌旆风悠悠。
新降胡奴不解语,笛中吹出古《凉州》。
国使翻翻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静夜流云拂画檐,微风不动水晶帘。红牙拍按瑶台上,古调初翻昔昔盐。
十载驱驰铁马间,穷追曾过纥干山。如今烂醉蒲萄酒,有诏新来闭玉关。
淡傅粉,浅画眉,鬓边休插桃花枝。白面郎君马如箭,回头再盼情依依。
文君未识相如面,朱弦声里犹相恋,风流胜事千古传。
宁如文君当时深深深处深庭院,临邛亦免王孙怨。
佳人佳人休捲帘,门外落花春正甜。绣床午困语声寂,博山篆冷香频添。
佳人噫,佳人吁,今人安得人人思秋胡,黄金不认真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