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 野行偶见红树怅然有感呈石末公
- 梅花引
- 长门怨
- 绝句(三首)
- 六月十八日自天章入城作
- 阮郎归
- 懊憹歌(五首)
- 又用前韵 其二
- 题画莱戏呈石末公
- 题王伯衡县尹桑阴图
- 渡江云
- 杨柳枝词 其四
- 蒿里曲(三首)
- 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
- 旅兴 其十五
- 送医戴原礼归金华
- 琴清堂诗
- 忆昔二首 其二
- 赠道士蒋玉壶长歌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六
- 田家·田家无所求
- 过闽关
- 旅兴(二首)
- 感怀(二首)
- 吴歌(六首)
- 咏史(二十一首)
- 旅兴 其七
-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三
- 秋夜感怀柬石末公申之
- 二月二十三日自黄冈还杭途中作
- 钓竿
- 上云乐
- 无题绝句二首 其一
- 春夜一首
- 生查子 集句
- 秋夜月
- 枣下何纂纂行
- 蛱蝶行
- 白苧词 其一
- 白苧词 其二
- 周小史
- 结袜子
- 拔蒲三首 其一
- 拔蒲三首 其二
- 拔蒲三首 其三
- 公无渡河
- 从军五更转 其四
- 步虚词 其一
- 步虚词 其二
- 步虚词 其三
- 步虚词 其四
- 步虚词 其五
- 神弦曲
- 短歌行
- 长歌行
- 步出夏门行
- 丹霞蔽日行
- 江南弄七首 其一
- 江南弄七首 其二
- 江南弄七首 其三
- 江南弄七首 其四
- 江南弄七首 其五
- 江南弄七首 其六
- 江南弄七首 其七
- 乌生八九子
- 猛虎行
- 野田黄雀行
- 何当行
- 行路难 其一
- 行路难 其二
- 射虎词
- 苦哉行
- 长相思
- 妾安所居
- 放歌行
- 雁门太守行
- 升天行
- 长安有狭邪行
- 飞龙引
- 春思
- 华山畿
- 登高丘而望远海
- 铜爵台
- 沭浴子
- 秋闺曲
- 促织词
- 衔泥燕
- 寒夜曲
- 古镜词
- 秋思二首 其一
- 秋思二首 其二
- 残丝曲
- 琅琊王歌 其一
- 琅琊王歌 其二
- 琅琊王歌 其三
- 琅琊王歌 其四
- 拜新月
- 长相思 其一
- 长相思 其二
- 长相思 其三
- 长相思 其四
- 自君之出矣
- 美人烧香词
- 筑城词
- 买马词
- 神祠曲
- 雨雪曲
- 苦寒行
- 远客叹雨
- 久别离
- 梁甫吟 送郑希道入京
- 望远行 俟后舟不至作
- 苦热行 其一
- 苦热行 其二
- 女儿割股词 为徐勉之作
- 巴陵女子行
- 乌啼曲
- 蛮中歌 其一
- 蛮中歌 其二
- 春江曲
- 闺词 其二
- 闺词 其三
- 闺词 其五
- 闺词 其六
- 公子行
- 五杂俎 其一
- 五杂俎 其二
- 五杂俎 其三
- 黄鹄曲
- 仙人词 其一
- 吴歌 其二
- 吴歌 其三
- 采莲歌 其一
- 采莲歌 其二
- 采莲歌 其四
- 采莲歌 其五
- 采莲歌 其六
- 前溪曲
- 江南曲 其三
- 江南曲 其六
- 江南曲 其七
- 山鹧鸪 其一
- 山鹧鸪 其二
- 山鹧鸪 其三
- 山鹧鸪 其四
- 山鹧鸪 其六
- 浣纱女 其一
- 浣纱女 其二
- 双带子 其一
- 双带子 其二
- 双带子 其三
- 双带子 其四
- 鸡鸣曲 其一
- 鸡鸣曲 其二
- 塞姑 其一
- 塞姑 其二
- 塞姑 其三
- 春曲 其一
- 春曲 其二
- 女儿子
- 宫怨 其一
- 秋日惨淡
- 思归引
- 九叹九首 其一
- 九叹九首 其二
- 九叹九首 其三
- 九叹九首 其四
- 九叹九首 其五
- 九叹九首 其六
- 九叹九首 其七
- 九叹九首 其八
- 九叹九首 其九
- 松筠轩歌
- 渔父歌
- 麦舟图歌
- 山阴王景回友樵斋辞
- 柳桥渔唱二首为黄中立作 其一
- 柳桥渔唱二首为黄中立作 其二
- 白云歌为良上人作
- 秋山图歌
- 梁孝子庐墓词
-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
- 王彦中哀辞
- 获麟操
- 在陈操
- 青门引 晚春
- 贺新郎 愁思
- 如梦令
- 渔父词五首 其一
- 渔父词五首 其二
- 渔父词五首 其三
- 渔父词五首 其四
- 渔父词五首 其五
- 眼儿媚
- 虞美人
- 玉漏迟 初夏
- 踏莎行
- 浣溪沙 即景
- 菩萨蛮 集句
- 菩萨蛮七首 其一 集句
- 不雨遣闷二首 其二
- 旅兴 其四十三
- 听蛙
- 蒋山寺十月桃花
- 旱天多雨意五首呈石末公 其四
- 旱天多雨意五首呈石末公 其三
- 分赃台
- 水龙吟
- 题钓雪图
- 杂诗四十首 其六
- 淡黄柳 台城秋夜
- 题脩竹图
- 题仲山和尚群鱼图
- 题秋江独钓图
- 春日杂兴 其一
- 寄江西黄伯善兄弟
- 梦草堂遣怀
- 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
- 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七
- 有泉在山(一首)
- 题也先进德祖母徐氏节义传后进德之祖以战死时其祖母年尚少
- 梅花落
- 菩萨蛮
- 旅兴 其五十
- 绝句九首 其三
- 寒夜
- 题李陵见苏武图
- 游仙九首 其九
- 夜坐
- 感怀二十四首
- 玉楼春
- 秋感(二首)
- 雪中三首 其二
- 摸鱼儿
- 侍宴钟山应制
- 闺词(二首)
- 金碧山水图
- 浣溪沙 秋思
- 春谷诗 为竺西和尚赋
- 秋日即事(八首)
- 懊憹歌 其三
- 江行杂诗九首 其二
- 旅兴 其四十五
- 次韵和石末公中秋玩月
- 和石末公冬暖
- 题界画金山图
- 一剪梅
- 春兴七首 其三
- 秋怀 其一
- 浪淘沙
- 旅夜 其二
- 春日杂兴 其八
- 招隐五首 其一
- 上清词三首 其一
- 题枯木图
- 从军五更转(五首)
- 田家
- 旅兴 其四十六
- 折杨柳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二
- 长松梢
- 赠医士黄元之
-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
- 秋怀 其八
- 次韵和石末公感兴见寄
- 题寒林图
- 次韵追和音上人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 其三
- 浣溪沙 集句
- 妙成观道士刘云心挽诗
- 悲杭城
- 寄宋景濂 其四
- 畦桑词
- 送僧家奴参政赴河东宣慰使
- 感时述事十首 其十
- 浣溪沙 咏鸡冠花
- 招隐(五首)
- 秋霁·积雨霁郊甸
- 漫成
-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省 其三
- 次韵张德平见寄
- 南柯子 送别
- 杨柳枝词 其六
- 逢熊文彦 其二
- 咏史
- 旅兴 其一
- 遣兴
- 芳树
- 法华山弘上人
- 梅花七绝句 其五
- 张子英闲止斋三首 其一
- 久雨坏墙园蔬尽压怅然成诗
- 一萼红 送别
- 旅兴(四十首)
- 题赵文敏公画松
- 疏影 分韵咏荷花得实字
- 望江南
-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二
- 漫成(二首)
-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十
- 锦堂春
- 题三香图
-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
- 忆王孙十二首 其三 集句
- 题画鱼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七首 其三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八
- 题蟹 其二
- 点绛唇
- 浣溪沙
- 河传 江上作
- 蟾室诗为台州栖霞观道士作
- 徐资深华山图
- 旅兴 其八
- 临江仙 闺怨
- 调笑令四首 其四
- 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二首 其二
- 青田诔辞
- 二月二日登楼作
- 春兴七首 其一
- 旅兴 其三十
- 摸鱼儿 晚春
- 宗上人溪山亭
- 旅兴 其四十二
- 杂诗四十首 其一
- 过苏州 其九
- 招隐五首 其三
- 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 早发建宁至兴田驿
- 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
- 题钱舜举马图
- 忆秦娥
- 过南望时守闸不得行
- 杂诗四十首 其十五
- 以野狸饷石末公因侑以诗
- 绝句漫兴七首 其四
- 将进酒
- 巫山高
- 感兴七首 其三
- 菩萨蛮七首 其五 集句
- 过苏州(九首)
- 旅兴 其二十七
- 远如期
- 妙成观用何逸林通判韵
- 关山月
- 御街行 秋夕
- 美女篇
- 杂诗(三十三首)
- 夜听张道士弹琴
-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
- 雪中三首 其三
- 苕溪皇甫秀才幽居 其一
- 过苏州 其七
-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士
- 夜泊桐江驿
-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其二
- 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六
- 旅兴 其三十五
- 晚至草平驿
-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
- 捣练子
- 送翳士贾思诚还浙东(三首)
- 秋怀 其四
- 漫成 其四
- 闻盗过界首季君山甫亦蒙访及以诗唁之
- 调笑令四首 其一
- 叶叔安南溪草堂即事
- 重用韵荅严上人 其二
- 过苏州 其一
- 七月四日自深谷之灵峰作
- 普济寺用恭行巳上人韵
- 咏史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
- 祝英台近
- 花心动
- 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 其三
- 感兴
- 大热遣怀
- 感兴七首 其一
- 次韵和林彦文刘山驿作诗
- 纨扇
- 夜飞鹊
- 钟山作十二首 其九
- 题访隐图
- 杂诗 其四
- 石末公再赋元夕见寄用韵酬之
- 钟山作十二首 其十一
- 过苏州 其六
- 水西寺东楼晓起闻莺
- 再次韵(二首)
- 春兴七首 其六
- 沁园春·万里封侯
- 君马黄
- 次韵和石末公旱天多雨意五首 其二
- 青门引
- 梅花七绝句 其四
- 题兰雀图
- 柯桥灵秘寺即景赠基上人
- 游仙(九首)
- 游仙九首 其二
- 遣闷呈石末公
- 秋夕有感柬石末公
- 立夏日有感
- 感时述事十首 其八
- 春兴
- 次韵和朱伯言自云门之天衣途中作
- 题竹根小禽图
- 次韵和岳季坚见寄
- 即事
- 菩萨蛮七首 其六 集句
- 南乡子 八咏楼作
- 过闽关九首 其八
- 长相思·长相思
- 睡起
- 燕歌行
- 感春 其四
- 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其二
- 墙头花
- 秋思
- 移梅亭
- 宿蜡烛庵俊上人房
- 雨中杂诗四首 其一
- 次韵石末公题桃源卷
- 在永嘉作
- 御柳 其一
- 感时述事十首 其一
- 黄慎之自闽见访夜坐对酌怅然有感四首 其三
- 题雪竹图
- 晚思
- 为启初门和尚题山水图
- 招隐五首 其五
- 琴歌赠刘元明
- 明月子
- 二月七日夜泊许村遇雨
- 钟山作十二首 其十
- 江神子
- 声声慢 咏愁
- 题瑞上人山水图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三
- 旅夜(二首)
- 江行杂诗九首 其九
- 题扇面荷花
- 题竹木石图 其一
- 青杏儿
- 忆王孙十二首 其十一 集句
- 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
- 次韵和刘宗保秋怀二首 其一
- 独漉篇
- 次胡元望郊行诗韵
- 题墨菊
- 杀气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三
- 游仙九首 其七
- 东园之柳一首
- 秋怀 其二
- 寄宋景濂 其二
- 绝句二首立春夜闻蛙鸣作 其一
- 朱鹭
- 江南曲(五首)
- 复用韵荅严上人 其一
- 题朱孟章虞学士送别图后
- 春日杂兴(五首)
- 梅花七绝句 其一
- 春日杂兴 其二
- 三洲曲 其二
- 绝句漫兴(三首)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六
- 忆王孙十二首 其五 集句
- 题陆放翁晚兴诗后
- 江行杂诗九首 其五
-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四
- 咏史二十一首 其九
-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其一
- 题杂画卷子
- 包与直题太乙真人图
- 杨柳枝词 其九
- 渡江云 初夏即景
- 寄宋景濂 其一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 其二
- 小重山
- 有感 其一
- 独不见
- 题江村风雨图
- 画竹歌为道士詹明德赋
- 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
- 江行杂诗九首 其三
- 梅花七绝句 其二
- 感时述事(十首)
- 春兴七首 其四
- 感时述事十首 其六
- 题扇面牡丹花
- 钟山作十二首 其七
-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省 其一
- 为贾性之题山水图
- 秋兴
- 鹧鸪天 冬煖
- 临江仙
- 游仙九首 其六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五
- 摸鱼儿 伤春
- 王昭君
- 昔昔盐
- 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四
- 青玉案 春思
- 沁园春
- 竹枝歌 其十二
-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得水字
- 雨中杂诗四首 其二
- 白塔寺
- 旅夜 其四
- 次韵和石末公中秋不见月诗
- 铃山龙泉
- 旅兴 其九
- 菩萨蛮七首 其三 集句
- 不雨遣闷二首 其一
- 夏日杂兴七首 其四
- 题水墨海棠鹦鹉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一
- 题画鱼二首 其一
- 又用前韵 其一
- 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二首 其一
- 感兴七首 其七
- 仙人词(三首)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三首)
- 闻鸠鸣有感呈石末公
- 山鹧鸪(三首)
- 漫成二首 其一
-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七首 其一
- 题释骖图
- 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三
- 戏为雪鸡篇寄詹同文
- 卜算子
- 漫成 其五
- 钱塘怀古得吴字
- 霜叶飞 七夕
- 漫成 其三
- 感寓(六首)
- 枯树图
- 连江陈子晟师古齐诗 其三
- 诉衷情
- 次韵和石末公秋日感怀见寄二首 其二
- 钱王箭头篇
- 旅兴 其三十七
- 妙成观北亭用何逸林韵
- 满庭芳 重九
- 春日一首送吴浩叔大之饶州府通判任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八
- 杨柳枝词 其三
- 遣兴六首 其三
- 题金谷园图
- 秋兴二首 其二
- 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
- 秋夜曲
- 杂诗(五首)
- 次韵和石末公旱天多雨意五首 其三
- 乌栖曲 其一
- 过东昌有感
- 绝句漫兴七首 其三
- 题米元晖潇湘图
- 旅兴 其四十一
- 题小景
- 旅兴 其二十一
- 旅兴 其三十一
- 满庭芳 二月十一日寿石末公
- 杂诗四十首 其三
- 竹枝歌 其七
- 道士周玄初鹤林行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七
-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 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
- 寄陶中立郭秉心叙旧言怀
- 过闽关九首 其七
- 旅兴 其四十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五
- 连江陈子晟师古齐诗 其二
- 杂诗四十首 其十三
- 题县崖兰花图
- 欣怀亭二首为脱因宗道赋 其一
-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
- 江上曲八首 其七
- 送郑希道行省掾满之泉州录事
- 双桐生空井
- 明斋诗为湖广陈进士赋
- 枯树图歌
- 题春江送别图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九
- 雪中有怀章三益叶景渊
- 感时述事十首 其五
- 磨石冈作
- 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得激字
- 有感 其三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一
- 普济寺遣怀
- 游仙九首 其四
- 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二首 其一
- 春兴(四首)
- 游仙九首 其八
- 墙上难为趋行
- 石末公家人自台州来以诗问之
- 寒夜谣 其二
-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其二
- 生查子
- 萧山山行
-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 其一
- 感时述事十首 其三
- 感怀
- 渔歌子 其二 为赵德怀赋
- 兰陵王
- 题林以仁平反诗卷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九
- 题渭桥图
- 凉夜
- 节妇吟
- 蛟溪诗
- 过闽关(二首)
- 夏日杂兴七首 其七
- 秋怀 其五
- 秋日即事 其十二
- 薤露歌
- 发嵊县至上虞道中作
- 赠西岩道元和尚
- 题老翁骑马图
- 感事呈石末公
- 张子英闲止斋三首 其二
- 夏日杂兴七首 其六
- 有感(七首)
- 杂诗四十首 其十一
- 题梅屏二绝 其二
- 卖花声
- 弋阳方氏寿康堂
- 夏中病疟戏作呈石末公
-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九
- 旅兴 其五
- 过闽关九首 其二
- 雨中遣闷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八
- 稽句岭
- 杂诗 其五
- 欣怀亭二首为脱因宗道赋 其二
-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 雉子班
-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二
- 春兴七首 其七
- 济州太白楼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八
- 过闽关九首 其一
- 皆春亭
- 次韵和石末公月蚀见寄
-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二首)
- 苏幕遮
- 次韵和余嘉宾御史见寄
- 绝句九首 其六
- 再和倒用前韵
- 北上感怀
- 送岳季坚入计筹山
- 江行杂诗九首 其六
- 杂诗四十首 其十七
- 走马引
- 旅夜 其一
- 梅花七绝句 其三
- 感春 其三
- 大墙上蒿行
- 感时述事十首 其七
- 花犯 秋夜
- 彭泽阻风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五
- 秋怀 其六
- 绝句漫兴七首 其六
- 望行人
- 次韵和石末公感怀之作
- 惆怅(二首)
- 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 其四
- 竹枝歌 其一
- 莲塘曲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五
- 有感
- 秋日即事 其九
- 江上曲
- 双燕离
-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
- 感春 其二
- 旅兴 其十四
- 采桑子
- 次韵和新罗严上人秋日见寄二首 其一
- 题画梅
- 遣兴(二首)
-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二首 其一
- 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
- 上清词三首 其三
- 秋夜听冷恊律弹琴分韵得夜字
- 五月二十九日喜雨奉贺石末元帅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 题画猫
- 调笑令四首 其二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四
- 再用前韵
- 春城
- 新春
- 孤儿行
- 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二首 其二
- 夏日访王友文留饮赠诗
- 竹枝歌 其九
-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五
- 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栝苍
- 送季德大之文登税务官任二首 其二
- 朗月行
- 渡江遣怀
- 题画红梅
- 山有乔木一首赠王子章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四
- 遣兴六首 其二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三十一
-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一
- 得胡仲渊书欢喜成诗奉呈石末公兼简三益军咨
- 杂诗四十首 其五
- 竹枝歌 其六
- 武陵深行
- 次韵和石末公闵雨诗
- 满江红
- 绝句九首 其一
- 岁晏
- 旅兴 其十七
- 秋怀(八首)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
- 题武夷图
- 忧怀
- 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
- 次韵岁菊
-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九
- 雨中呈石末公
- 题赵仲穆画眉图 其一
- 半山寺二首 其二
- 六么令
- 遣闷柬石末公
- 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
- 崇福寺俦上人看山楼
- 瑞龙吟
- 再用韵荅严衍二上人 其二
- 次韵和石末公无题之作
- 小重山 咏月
- 寄题升元观绿筠轩
- 感春(三首)
- 寄赠怀渭上人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三
- 杂诗四十首 其十六
- 喜迁莺 梅花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八
- 旅兴 其二十二
- 尉迟杯 水仙花
- 题安石蒲葵图
- 陈彦德以画见赠歌以酬之
-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 其一
- 题画竹
- 次韵和石末公自讼之作
-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
- 夜坐二首 其二
- 题赵学士松图
- 遣怀
- 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
- 秋怀 其三
- 题陈大初画扇
- 绝句漫兴
- 送陈子晟省亲归连江
- 次韵和石末公二绝 其二
- 忆王孙十二首 其二 集句
- 竹枝歌(三首)
-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其一
- 次韵和石末公秋日感怀见寄二首 其一
- 过苏州 其二
- 忆王孙十二首 其八 集句
- 题二乔图
- 菩萨蛮七首 其二 集句
- 好事近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五首)
- 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
- 秋日即事 其十四
- 题陈太初画扇 其一
- 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 其一
- 送黄生涖祀福建
- 归朝欢
- 种怀香
- 老病叹
-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一
- 绝句二首立春夜闻蛙鸣作 其二
- 二郎神
- 题王元章梅花图
- 泛海咏雾
- 题西旅献獒图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
- 感叹
- 发景州
- 陇头水
- 题赵仲穆画眉图 其二
- 为竺西和尚题溪山茅屋图
- 社日偶成奉呈石末公
- 青阳一首
- 秋日即事 其六
- 旅兴 其三十八
-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四
- 送黄岩林生伯云还乡觐省
- 送马生游京师
- 江上曲八首 其一
- 潜溪图歌为宋景濂赋
- 送骆起原之新城知县任
- 淳安舟中遇雨遣闷 其二
- 送季德大之文登税务官任二首 其一
- 次韵和石末公用元望韵遣兴见寄
- 梅花七绝句 其七
-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三首 其一
- 青罗山房歌寄宋景濂
- 舟中
- 无题三首 其一
- 塘上行
- 鸣雁行
- 长相思 晚兴
- 送胡季瑊平江监仓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三
- 郑同夫饯别图诗
- 黄慎之自闽见访夜坐对酌怅然有感四首 其四
- 西江月
- 再用韵荅严衍二上人
- 梅花七绝句 其六
- 遣兴六首 其一
- 无愁果有愁曲
- 旅兴 其四
- 宿贾性之市隐斋
- 题明皇幸蜀图 其二
- 车遥遥
- 拜曹娥庙
- 有鸟一首赠袁尚志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三
-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
- 病妇行
- 感兴七首 其二
- 望江亭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四
- 咏史二十一首 其八
-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三
- 竹枝歌 其四
-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
- 题湘湖图
- 黄慎之自闽见访夜坐对酌怅然有感四首 其一
- 可叹
- 咏史二十一首 其六
- 风流子 咏草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四
-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三首 其三
- 萧山任氏山堂
- 感兴七首 其五
-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八
- 秋夕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六
- 杂诗四十首 其十
- 再用前韵(二首)
- 蜀国弦(七首)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五
- 江上曲(四首)
- 忆王孙十二首 其一 集句
-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十
- 再次韵二首 其一
- 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四
- 送孔世川赴江西儒学提举二首 其二
- 气出唱
- 旅兴
- 秋日即事 其三
- 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七
- 感时述事十首 其二
- 题钟馗役鬼移家图
- 青丝马
- 将晓
- 忆秦娥 次石末公韵
- 隔谷歌
- 晚兴
- 春雨三绝句 其三
- 杂诗 其七
- 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 其二
- 耕云诗三首 其一 为堵无傲作
- 雨中杂诗四首 其四
- 题墨竹
- 咏史二十一首 其一
- 竹枝歌 其十一
- 春日行
- 次李子庚韵
-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诗
- 旅兴 其四十七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七
- 不寐
- 醉花阴
- 题于丹徒蛟溪书屋〔逸事〕
- 太华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九
- 送孔世川赴江西儒学提举二首 其一
- 秋日即事 其二
- 次韵和石末公旱天多雨意五首 其五
- 金人捧露盘
- 双鲤堂歌为唐侍仪赋
- 张子英闲止斋三首 其三
-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七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七
- 为黄元徽题画松
- 绝句九首 其九
- 过闽关九首 其五
- 古歌 其一
- 发绍兴至萧山
- 题湖山烟雨图 其二
- 江行杂诗九首 其一
- 旅兴 其十六
- 题陈太初画扇 其三
-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四首 其四
- 题谢皋羽传后
- 江行杂诗九首 其四
- 梁州令
- 旅兴 其十二
- 咏史二十一首 其三
- 雪鹤篇赠詹同文
- 次韵和石末公九日无菊诗
- 题李息斋墨竹
- 次韵和石末元帅见赠二首 其一
- 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 云门寺作
- 寄黄仲美
- 题柯敬仲墨竹花石
-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五
- 出塞
- 题小画
- 南陵崔氏思梅诗
- 前有尊酒行
-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
- 怨王孙
- 次韵和石末公岁除送穷之作
- 偶兴
- 咏史二十一首 其二十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六
- 上陵
-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四首 其一
- 题明皇幸蜀图 其一
- 松阳周处士冰壶歌
- 有柏一章为吴太常作
- 杂诗四十首 其八
- 渔歌子 其一 为赵德怀赋
- 题紫虚观用周伯温韵
- 为董楚芳题山水图
- 鸡鸣曲
- 懊憹歌 其一
- 卜算子 咏雨
- 绝句
- 解语花 咏柳
- 思悲翁
-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四首 其三
- 绝句漫兴七首 其二
- 初食槟榔
- 渔歌子 其五 为赵德怀赋
-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 其三
- 杂诗四十首 其三十二
- 渔歌子 其三 为赵德怀赋
- 感怀三十一首 其十一
- 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 其五
- 九日舟行至桐庐
- 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 其二
- 金钱子 五月五日作
- 晚泊海宁州舟中作
- 无题三首 其二
- 春晚
- 送别
- 为戴起之题猿鸟图(牧谿书)
- 题湖山烟雨图 其一
- 春雨三绝句 其一
- 绝句·人生无百岁
- 菩萨蛮·越城晚眺
- 五月十九日大雨
- 工之侨献琴
- 若石之死
- 司马季主论卜
- 卖柑者言
- 梁甫吟
- 题太公钓渭图
- 乞猫
- 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
-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 眼儿媚·秋思
- 古戍
- 水龙吟·鸡鸣风雨潇
- 楚人养狙
- 千秋岁·淡烟平楚
- 题沙溪驿
- 夏日杂兴(四首)
- 北风行
年少好学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今浙江丽水),东临温州路(今浙江温州),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刘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据说其死后分赠于朱元璋和徐达之手),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初入仕途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在家闲居三年。
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仕途多舛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蛰居隐退
至正六年(1346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认为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辞官还里,以表对元朝腐败昏聩之不满。
助明开国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此时,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当时称南京为钟山)。朱元璋意犹未决,刘基也沉默不言。朱元璋知其自有见地,遂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刘基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劝君买善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气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刘基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朱元璋这时正要处决囚犯,刘基便问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他。刘基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三日之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很高兴,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即皇帝位,定都应天(今南京市),国号大明。明王朝正式建立,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严明法纪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刘基上奏制定军卫法。当初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太祖这么说道“:要让刘伯温家乡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太祖巡幸汴梁时,刘基与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刘基认为宋、元两朝都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天下,所以应该整肃纲纪,于是便下令御史检举弹劾,不要有任何顾忌,宿卫、宦官、侍从中,凡犯有过错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惩治,因此人人都畏惧刘基的威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刘基不听,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因为这件事,刘基与李善长开始不和。太祖返京后,李善长便向太祖告状,说刘基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当时正逢天旱,太祖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基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故而发怒。此时恰好刘基的妻子死了,所以刘基请求告辞还乡。太祖正在营造中都,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刘基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王保保不可轻视。”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扩廓逃往沙漠,从那时起一直成为边患。这年冬天,太祖亲自下诏,叙说刘基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基进爵,刘基都固辞不受。
不徇私情
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
位列伯爵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
朝奉作诗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据说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患病离世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后主追赐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刘基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在这一年,刘基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袭封为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