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 洞庭遇秋
- 别尹炼师
- 石头城
- 江南
- 钓鱼
-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 春晚
- 古词
- 我思何所在
- 黄陵庙
- 龟
- 九子坡闻鹧鸪
-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
- 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
- 湖寺清明夜遣怀
- 静夜相思
- 乌夜号
- 半醉
- 晚莲
- 桑落洲
- 北亭
- 劝人庐山读书
- 寄友二首
- 戏赠姬人(一作张祜与杜牧联句诗)
- 山驿梅花
- 题二妃庙
- 桃源
- 醴陵道中
- 池塘晚景
- 寄韦秀才
- 春日寄友(一作春日南台初晴望寄友)
- 喜浑吉见访
-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 池州封员外郡斋双鹤丹顶霜翎仙态浮旷罢政之日因呈此章
-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二十四韵
- 雨夜呈长官
-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
- 送秦炼师
- 法性寺六祖戒坛
- 中秋越台看月
- 北风
- 游玉芝观
-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 望月怀友(一作寄人)
- 自遣
- 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
- 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鲙
- 规公业在净名得甚深义仆近获顾长康月宫真影…以屈瞻礼
- 玉真观
-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 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
- 湘阴江亭却寄友人
- 哭郴州王使君
- 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 送陶少府赴选
- 寄张祜(祜亦未面,频寄声相闻)
- 寄长沙许侍御
- 和吴中丞悼笙妓
- 薛侍御处乞靴
- 金塘路中
- 送人隐居(一作卢逸人隐居)
-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
- 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
-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
- 伤友
- 东湖二首
- 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
-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 七月十五夜看月
- 湘阴县送迁客北归
-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 送房处士闲游
- 赠花
- 洞庭风雨二首
- 临水蔷薇
- 九日越台
- 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
- 赠元绂
- 仙明洲口号
- 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
- 送隐者归罗浮
- 献王中丞时有除拜
- 哭小女痴儿
- 醉后赠冯姬
-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
- 留别马使君
- 秣陵怀古
- 嘲卖药翁
- 伤小女痴儿
- 青鹢
-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 浔阳观水
- 谪仙吟赠赵道士
-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 宝剑
- 人日梅花病中作
-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 赠方处士
- 秋怨
- 感春
- 山中秋夕
-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 卢溪道中
- 湖中古愁三首
- 别狄佩(梁公玄孙,旅于南国)
- 古镜
- 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
- 宿鸟远峡化台遇风雨
- 岳阳春晚
- 汉阳春晚
-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 湘中别成威闍黎
- 饭僧
- 赠回雪
-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 送魏珪觐省
- 送萧绾之桂林(时群玉游豫章)
- 感兴四首
-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 大云池泛舟
- 送友人之峡
-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 江楼独酌怀从叔
- 登章华楼
- 骢马
-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 湘西寺霁夜
-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 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
- 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 穆天子
-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
- 寄短书歌
- 伤思
- 送郑京昭之云安
- 王内人琵琶引
- 醒起独酌怀友
-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 新荷
- 初月二首
- 石潴
- 云安
- 湖阔
- 失鹤
-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
-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 早鸿
- 旅泊
-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 昼寐
- 升仙操
- 横吹曲辞。骢马(一曰骢马驱)
- 相和歌辞。乌夜啼
- 琴曲歌辞。升仙操
-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
- 杜门
- 将之番禺留别湖南府幕
- 宵民
- 吾道
- 与三山人夜话(一作与濮阳夏侯吴三山人夜话)
- 春寒
- 广江驿饯筵留别
- 野鸭
- 移松竹
- 叹灵鹫寺山榴
- 索曲送酒
- 送客往涔阳
- 寄友人鹿胎冠子
- 言怀
- 闻笛
- 晓宴
- 将游荆州投魏中丞
- 二辛夷
- 题龙潭西斋
-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 为炉前坐
-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
- 初月二首 其一
- 初月二首 其二
- 洞庭风雨二首 其二
-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
- 峡山寺上方
- 旅游番禺献凉公
- 山榴
- 放鱼
- 恼自澄
- 赠魏三十七
- 九日
- 文殊院避暑
- 戏赠魏十四
- 题竹
- 荅友人寄新茗
- 赠妓人
- 沅江渔者
- 校书叔遗暑服
- 桂州经佳人故居
- 莲叶
- 客愁二首
- 洞庭干二首
- 病起别主人
- 火炉前坐
- 北风
- 自遣
- 石门戍
- 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 读贾谊传
- 落帆后赋得二绝
- 赠魏三十七
- 宿巫山庙二首
- 赠人
- 引水行
- 书院二小松
-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李群玉解去天禄的职务后,回归涔阳,经过二妃庙,题诗二首:“小孤洲的北面浦云边上,二妃的装束还像从前一样完好。寂寂春色中荒凉的古庙对着长江,萋萋荒草里只有一无字的古老碑碣。春风吹拂墓地芳草,夕阳落入深山,杜鹃声声啼哭。仍像皱眉望着舜帝出巡青青的九疑山就在湘水那边。”又写道:“黄陵庙前面的莎草欣欣向荣,黄陵女儿红裙崭新。轻舟小桨随歌远去,山水遥远愁坏了人。”以后又题诗:“黄陵庙前春天已去了,子规在松风中悲啼至流出血来,不知道魂灵落在哪里,好似在秋天的行云之中。”李群玉自认为第二篇,春去很快到了秋来有些不妥,犹豫着想改一改。眼前便出现了两个女郎,她们说:“我们是娥皇、女英,两年以后,会和你有一番男女交往。”李群玉就记住她们说的话。一会儿两个身影消失了。于是李群玉对着神像施礼后也走了。重新度过湖岭,到达浔阳。太守段成式一向和李群玉是作诗饮酒的朋友,李群玉就详细说了这件事。段成式于是开玩笑说:“想不到你还是虞舜的辟阳侯。”李群玉题诗后二年,就死在洪州。段成式就写诗哭悼他的朋友:“饮酒作诗三十年,纵横纷乱世上喧闹。醒时不要像弥衡那样死去,笑傲所有的公侯而后命归九泉。”又说:“再话黄陵往事,都被光阴催走,到老没有儿女之累,谁去哭送他呢?”
澧县城出南门,顺澧水河往东走五华里的二圣滩上,有一座八方七层,十多丈高的石塔,那就是有名的澧州蜚云塔。这塔做工精巧,样子吓人子漂亮,每一层都雕着蛮多石多汉,哭的闹的喊的叫的,各种样子都有,简直跟活人差不多。见过这塔的人,都说它为澧州增添了风采。
提起蜚云塔,人们都说它和唐朝大诗人吏部尚书李群玉有关系。
李群玉是澧州城里的人。他自幼好学,聪明过人。城南的仙眠洲和伏牛山,都是他读过书、习过文的地方。后来他当了大官,也不忘记家乡父老。有一年,澧州遭了大水,坏了年成。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不屑说,一想起年年要交的官税钱粮,个个都急得泪水双流。
李群玉知道了这件事,真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有一天,皇上出京巡查,来到澧州。他忽然想出一个巧妙办法,悄悄地钻进厕所里,用蜜粮写下了“湖南澧州钱粮可免。”八个大字。没过多久,成千上万的苍蝇闻到蜜糖味,在那八个字上歇满了。碰巧皇上进厕所小便,看见那些苍蝇排成的字样,不觉十分奇怪,随口应道:“湖南澧州,钱粮可免”。哪晓得李群玉在旁边等着,皇上刚念完,他就当圣旨往下传了。皇上呢,坐了好多年位,看见苍蝇排字还是头一回,以为是天老爷的意思,也就答应了。这样,澧州的官税钱粮,就从此免除了。
李群玉告老还乡,死在家乡以后,澧州人都特别想念他,留恋他,特地请来风水先生,要为他选个好葬地,来世也做大官,保佑澧州的百姓。
风水先生看了很多地方,最后吩咐把李群玉葬在澧州城东两里多的澧水河滩上。坟葬好了,
风水先生当着众人念道:“贵人葬滩前,澧州风水现,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还有三斗六长芝麻官哩!”
说来也真奇怪,李群玉安葬的当天晚上,好多人都看见一对金鸭子宝光四射,对着他的坟墓拍翅点头,叫得特别欢。于是,大家就把这滩叫做金鸭滩,都说李群玉葬到了有福脉的风水宝地。
隔不多久,朝中八府巡按白大人要巡视湖南、湖北。这白大人是解元出身,湖北孝感县白家庄人。来湖南以前,先看望过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要求儿子到澧州后,必须找到李群玉的坟墓,双膝下跪,诚心三拜。白大人搞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他的母亲对他说:“儿呀!没有李群玉,也就没有你。”原来,李群玉十八岁时上京赶考,路经白家庄时,白大人的母亲正是二八芳龄,在家守寡,一心想窃脉传后。这时她暗暗看中了李群玉。李群玉对上京考中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对男女色情的事不感兴趣,只是提笔写了小小的“过脉”二字,用手递了过去,在寡妇的手心上轻轻地拍了几下。大概是天意的安排,寡妇从此怀孕了,不久生下了白大人。男人不能摸女人手心的话,而今还有人在说呢。
白大人来到澧州,查访了州府民情,没有祭扫李群玉的坟墓,却来到了新修的盘山庙前。还没等他下轿,突然一阵旋涡风平地吹起,卷落了他的轿顶。他下次出轿来,四下观看,只见李群玉坟墓那一方金光四射,亮通通的。当他问明白那就是金鸭滩时,眼前现出了一行行的金字。白大人仔细一看,那些字原来是一首诗:“白大人白了白,白得不明白,虽是白家子,实为李家脉。”这一下,可把白大人惹怒了,他转身察看了澧州地势,连忙下令在李群玉坟墓的上游修理工了一个文良制。并说:“修起文良制,治死金鸭滩。”自此,水流迂回,金鸭滩也逐渐消失。澧州人民的日子也一天也一天地苦起来了。
为了让老百姓再过上好日子,安居乐业,澧州人时刻都想恢复澧州的风水。到了明朝末年,有人出了一个主意,提出要修宝塔,镇河妖,截住澧州风水。地点就选在金鸭滩下面的二圣滩上。宝塔刚刚只修了三层,就因为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停止了。直到清朝时才接着修起来。这座宝塔就是“蜚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