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浮暑熏人只欲狂,秋声未肯抹横塘。
倦看黄奶浑无味,醉着白練如许凉。
扫砌政须修竹舞,荫花绝爱巨荷张。
紫髯不是轻风景,更拟回鞭向葛强。
猜你喜欢
一年春事到耕桑,辽绝乡山恨渺茫。清梦不成风雨夜,更堪诗思搅饥肠。
苦无聊赖忆披云,曳杖宁知四体勤。
握手便成忘适适,纵谈终愧自闻闻。
浮蛆酿熟贻彭泽,斫脍图成想右军。
莫为冷风发归兴,石峰秋月许平分。
留滞江南久未回,频过皖口似初来。吟经博士曾闻世,盗在当时解爱才。
寒鸟带风飞不定,晚烟含雨曀将开。但逢村店应沽酒,准拟今宵一百杯。
左垣分汉节,上党造天倪。名著青蒲草,书标赤社题。
宫槐疏古驿,江柳淡秋堤。拜庆催乡梦,无为惜解携。
晚艳出荒篱(lí),冷香著(zhù)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qióng)石壁里。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参考资料:
1、傅承洲沙文选.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27页
2、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刘键.中国历代诗歌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192页
3、孙映逵.群芳百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06月:第1版,第85页
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荒篱:指荒芜的篱笆。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秋水:神色清澈。
向:从前,往昔。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冷香”、“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外栏黄鹄下,中柱紫芝生。
每带云霞色,时闻箫管声。望君兼有月,幢盖俨层城。
万里一点白,长空鸟不飞。(《边庭雪》,见《诗格》)
如今却羡相如富,犹有人间四壁居。(见杨万里《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