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朝持汉使节,暮作楚囚奔。路入离骚国,江通欸乃村。
垣墙知地湿,草木验冬温。寂寞桃源路,行人祗断魂。
猜你喜欢
小艇溪头杨柳深,高飞独鹤伴孤琴。落花流水桃源洞,知有秦人何处寻。
临高怀远怅夷犹,放目微吟竟日留。一雁北来天杳杳,片帆东下水悠悠。
云烟惨淡关河暮,风雨凄凉观阁秋。回首何由叫虞舜,苍陵山色向人愁。
隽誉高乡品,仙姿并国游。
新恩绀纶绶,遗社酎金侯。
赋阁诸伧笔,尘缁倦客裘。
平明催櫂鹢,几信候潮鰌。
下鼓蒪萦箸,持螯酒溢瓯。
江南三月草,为子剩离忧。
清贫一念永无差,自在安身即是家。斗室不惭酣睡稳,焉知人世有荣华?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目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来生前。
山门一笑无拘拟,云在西湖月在天。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养育天闲久,常怀万里心。太平无用武,自愧主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