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人攀折半成荒,何似山中自在芳。可耐西风相料理,为谁消得许清香。
猜你喜欢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yíng)花草。茅屋数间窗窈(yǎo)窕(tiǎo)。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qī)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参考资料: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0
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萦:萦绕。《广韵》:萦,绕也。窈窕:幽深的样子。
欹眠:斜着身子睡觉。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词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精华,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此时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
会意不在远,巢枝良有馀。居然胜林境,鱼鸟皆欣娱。
危城俯回溪,归航数风蒲。幽蹊接遐观,褰裳欲凌虚。
却顾容膝地,清阴绕扶疏。念此晨日长,言旋更踟蹰。
翰林留新句,体骨超黄初。深藏恐飞去,照夜空江湖。
村屋半蹲鹈鴂晚,吴江一叶鷾鸸秋。北边又听寒来信,近日何人万户侯。
春潮夜夜泊临安,客思连朝酒禁宽。宿草空埋金简恨,孤梅犹带玉人看。
相逢萍水占星聚,共历冰霜指岁寒。南望一峰天目秀,欲将双剑倚巑岏。
干戈宁海峤,烽火复徐方。有诏徵司马,无书论乐羊。
人间徵布缕,阃外任膏粱。矫首天西望,烟云正渺茫。
青羊一变,又骎骎厄到,中原文物。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
矗矗琼楼,翁翁玉宇,高处寒如雪。踌躇四顾,可有回天英杰。
也曾搔首问天,问天无语,孤愤凭何发。瑶草琪光乱成阵,怎不豪情都灭。
三尺吴钩,几编乐府,俯仰悲霜发。宵分人情,忍看剑外残月。
离怀如醉复如痴,脉脉无言不展眉。
秋草空牵幽意在,征轩疑有断魂随。
残星更漏门开处,斜月帘栊酒醒时。
此恨谁能解消遣,因题红叶偶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