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会今年喜重寻,葭姿玉质又同林。弟兄并秀如君少,朋友相知独我深。
一别几劳终夜梦,相逢更话百年心。长卿赋有凌云志,却笑区区蚓窍吟。
猜你喜欢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68-169
3、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壮士:指项羽。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世阅三千外,程逾十万强。须弥经日月,沙界饱风霜。
崭崄攀猱狖,岩穷狎虎狼。佩镰炊石火,洗钵漱冰浆。
赤脚寒无著,华颠岁亦忘。芜菁烹作糁,毡罽绩为裳。
吹角驱魔鬼,持珠诵法王。唐音通呗咒,胡语省迎将。
细齿如童龀,庞眉自老苍。娑婆同印度,膻浊混氐羌。
二伴来殊域,三生话旧邦。黧皮俱瘦肋,绀目并凹眶。
合掌跏趺惯,垂腰辫发长。慈悲无怨爱,解脱得清凉。
为说宰官法,偕登选佛场。北禅金布地,卓锡待支郎。
辟社迎宾赋大风,将军下马气如虹。长江要塞安危责,天以全权畀我公。
昨日送春归,今朝送君去。君去几时来,春归向何处。
都门柳千行,晴空正飞絮。祇恐尊酒空,离情渺无据。
君别临安山水来,精庐应觉厌嚣埃。偶然移宅当金碗,镇可藏书著玉杯。
深院无风能媚竹,小窗如画忽横梅。漫言此是倪迂阁,却许诗人踏破苔。
偃月炉中金鼎,三台两曜行神。尊卑简易汞中真。握固休推心肾。白虎长存坎户,青龙却与南邻。阴魂阳魄似窗尘。大意不离玄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