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犀压帐春风入,渴乌传箭寒澌滴。
砉然推枕起放衙,霜月满庭凫雁集。
簿书颠倒六作五,文移纵横一取十。
精神坐照吏奸破,政事流从儒术出。
墨池霹雳送飞雨,积案如山笑谭毕。
逢迎合爪递相贺,戒石亭前见天日。
公余琴叠舞胎仙,客退炉熏斋绣佛。
芳蹊桃李不自言,旧燕新莺沸消息。
诗个入手如见面,金井新泉生玉色。
汗青不朽须早计,过眼年华征羽急。
猜你喜欢
飞瀑洒寒冰,危梁跨碧层。天涯图里看,白发未归僧。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钿车人远。飞絮游丝无力绾。忆别临歧。执手相看泪满衣。
韶华易老。姊妹花开春去了。珍重馀寒。料峭风前莫倚栏。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见闻知觉俱抛。直打并、灵台无一毫。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
危楼樽(zūn)酒赋蒹(jiān)葭(jiā),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lù)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chì)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高楼上我借酒抒怀,遥望云水相隔的那一方。
云间山峰依稀笼罩着大海的雾气,岸边的红枫远映着赤城山的殷红。
双飞的日月显得那么的神采奕奕,破碎的山河等待着补天的女娲。
我白白学了屠龙的本领,如今却束手无策,可是我的宝剑却在跳跃,并闪烁出冰冷的寒光。
参考资料:
1、伊冷等选注.历朝岁时节令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288
2、柳文耀著.水流花落.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03月:95-96
一览楼:位于作者家乡松江城内。危:高。樽酒:杯酒,此指代借酒抒怀。蒹葭:原意指芦苇,《诗经》中有《蒹葭》一篇,此指代思念南明政权。
云麓:云山之意。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称边地。青海雾:以西北青海之雾代指满清势力已占领了半个江山。赤城:山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又称“烧山”、“消山”,此代指扶明抗清之决心。
屠龙:比喻有本领,有绝技,代指身怀绝艺而无用武之处。
该作一开始,以赋笔展示了诗人的登高赋诗。这里的“蒹葭”出自《诗经·蒹葭》,诗人借此透露出他对“潇湘一涯”的深深怀念。至于“云麓”、“岸峰”,则以优美的笔调,工整而又对仗地写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观。乍一看它是顺“南望”而展开,其实在它的背后,包含着一层更深的含义。从历史上看,自从南京弘光倾覆之后,明“唐王”在黄道周、郑成功父子的拥戴下,于福州继皇帝位,改元隆武。明“鲁王”在张国维等的拥戴下,也在浙江绍兴“监国”。在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这也就是诗的颈联所说的“双飞日月”。显然,诗人“南望”而浮现在眼前的,更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对隐藏在海雾、丹崖背后的那两个抗清政府的深深眷恋。明白了上述含义,“双飞日月”、“半缺山河”也显得容易理解了。在“神骏”、“女娲”的背后,分明寄托着诗人最良好的愿望和深深的祝愿。
诗的尾联,则是抒发深深的感慨。曾几何时,面对清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暴行,陈子龙等“复社”中坚,曾揭竿而起,领导、发动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江南抗清起义。可是,由于起义缺乏统一的指挥,各地义军先后被清军击破。曾经飘扬过抗清旗帜的松江城。最后也终于陷落。诗人虽侥幸逃脱,面对亲朋好友纷纷遇难、面对敌人烧杀掳掠,他的心情,自也可以想象。诗中“屠龙”,正是流露出这样一种情绪。诗人借助《庄子》中的典故,把自己曾费尽心血,学会了“屠龙”本领,可是到头来,面对血雨腥风却一筹莫展的那种失望,表现了出来。当然,尽管如此,诗人并不就此消沉。结句的“剑锋腾踏”,诗人借助自己手中的宝剑所表现的那份躁动与闪闪寒光,披露出他急于重新投入战斗的决心。
总之,这是一支英雄的悲歌。它是诗人面对惨淡的局势,而发出的出自内心的呼唤。字时行间,流露出他对南方小朝廷的深深祝福,同时也表现出壮志难酬、壮心不已的那种慷慨与悲凉。
该诗虚实结合,所谓“实”,即诗人从登楼所见写起,“樽酒赋诗”“望潇湘”,见“青海雾”“赤城霞”等,都是写眼前人事与景物,都是实写;所谓“虚”,作者亟待女娲补天之手来力挽狂澜,以及他回想自己空有屠龙之术难以施展,但仍然要拔剑起舞等,都是虚写。
黄鹄之歌高古,大风之作激昂。
横汾酒酣乐作,其如感慨悲伤。
便归良不恶,未去亦随缘。户口知无瘴,讴歌觉有年。
藤笺得句后,桂酒抱愁边。经术吾衰矣,犹堪学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