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羽盖翩翩下九重,江乡秋晚滞仙踪。信传真府凭青鸟,剑舞瑶台走碧龙。
顷刻风云兴五岳,须臾雨泽慰三农。殷勤欲问参同契,双舄遄飞未易从。
猜你喜欢
云气深深护石坛,红尘飞不到阑干。
清阴满地无人迹,一径松风鹤梦寒。
晓风射篷冷,残月含江碧。欸乃听声声,引入云水窟。
船头老人兴,遥遥语指石。突兀蛟龙腾,氤氲风雨积。
夜长烟瘴迷,横矗晓天白。山高路崎岖,断崖悬千尺。
低压打头来,崔嵬势欲掷。一湾琵琶洲,天然形绣陌。
弹自不成声,长指日出没。推篷證所闻,果尔挹秀色。
苍茫千百年,独立谁为客。风流谢太傅,高隐适裙屐。
东眺复西眺,白云自今昔。石兮不能言,云影望中隔。
熨开诗眼静中观,春在虚无杳霭间。
风老山攀香世界,日烘踯躅锦屏山。
峙粮备岁蜂开户,坚壁防春燕抱关。
不被东风相鼓弄,苍波依旧日鸥闲。
篱边五色傲霜花,白酒黄鸡不用赊。乘兴即来酣即去,许家的的胜陶家。
叶落不胜秋,山空退烦暑。
高斋读书罢,枕臂听残雨。
霭霭野云昏,翻翻坠红舞。
中虚万思息,动静理可睹。
敬直如有存,勇进忽无所。
要当涵濡得,未易气力取。
林□传秋声,晚色霁宫宇。
肃骚节物变,仰伏冥鸿举。
谁与会心期,怀君自延伫。
担挑山头月,斧(fǔ)磨石上苔。且做樵(qiáo)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当明月挂上了山头,挑着柴担一步步走下山岗;在长满苔藓的石上,把斧子磨得锋亮。姑且做个樵夫,去隐居在山乡。打柴,那打柴的朱买臣如今又在何方?空山深处,埋没了栋梁高材,一年年老去了时光!
参考资料:
1、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买臣:朱买臣,西汉会稽人。半生贫困,以樵薪为生,而不废诵书。五十岁时终被荐任会稽太守,官至丞相长史。
起首的两句对仗,把樵夫的生涯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又诗意十足。这样,就自然带出了“且做樵夫隐去来”的结论。然而,句中的这个“且”字,又同时透露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果然,作者随即便从一字句的“柴”上,生发出朱买臣樵薪故事的感想。朱买臣有两件事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就是《汉书》所载的:“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后来朱买臣做官回到故乡,他那再嫁的妻子自然是羞悔难当,民间因而还发明了“泼水难收”的故事。从《汉书》的记载来看,朱妻的“求去”主要起因于口角,但后人多视之为读书人因贫困未遇而蒙受的奇耻大辱,所以朱买臣丢了老婆,却反而大大增加了知名度。第二件是汉武帝在诏授朱买臣会稽太守时,说过一句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两件事对普遍处于困顿失意的元代知识分子来说,都是颇具刺激性的。所以小令中虽只写出了“买臣安在哉”五字,却是集中了怀才不遇,富贵难期,读书无用,屈抑难伸的种种愤慨。朱买臣幸而未在“樵隐”中埋没,然而“安在哉”,也就是像他这样如愿以偿、自拔于贫贱之中的例子,如今是休想再出现了。
由此可见,作者是有意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起首两句意境颇美,之后却越来越不堪,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痛苦。而曲中的意脉又十分连贯,由“樵夫”引出“柴”,由柴引出“买臣”,由“安在哉”引出“空岩”,“空岩外,老了栋梁材”在字面上又与“樵隐”契合。
作者另有一首《金字经·渔隐》:“絮飞飘白雪,鲜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章法构思与该篇全同。既以“隐”的理想化色彩权且作为自宽自慰,又抑压不住对“未济”现实的愤懑。这种散曲留给世人的印象,恐怕就是“挣扎”二字了。
红云拥帝居,紫云荫仙箓。白云何悠扬,舒卷岩之曲。
震泽昔从龙,液池曾下鹄。出岫本无心,悬车返初服。
憬彼入深林,跫然在空谷。风听弘景松,露采渊明菊。
菊露缀明珠,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