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先生筇(qióng)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xié)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逢人见事不再起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
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
参考资料:
1、李鸿昌编著.古代诗文名篇选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第296页
2、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604页
3、禾火,王彦丽注译.宋词三百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7:第127页
先生:作者的自称。筇杖:即竹杖。把住:控制住。放行:出行。
旗亭:代指酒楼。萧寺:佛寺。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译文
注释
先生:作者的自称。 筇(qióng)杖:即竹杖。
把住:控制住。
放行:出行。
旗亭:代指酒楼。
萧寺:佛寺。
靖康之难以前,朱敦儒寄情山水,放浪林泉,过着悠闲自得的隐逸生活。他早年乐于游山玩水、性喜饮酒吟诗的闲散生活以及傲视王侯,不肯摧眉折腰的疏狂性格,因此作下此词。
1、夏于全主编.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195页
猜你喜欢
连宵风雨禁窥园。坐卧一楼宽。倦枕渐消吟力,深杯强敌春寒。
千红万紫,一齐收拾,付与啼鹃。唯有苔痕得意,朝来绿上阑干。
落红庭院晚妆残。微雨酿轻寒。柳色黄拖金缕,苔痕绿上雕栏。
韶华荏苒,音书迢递,情绪阑珊。却怪东风无力,不将花信催还。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
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料得酴醾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非泛泛祝词也戊子月眉新画露珠圆。今夕正相鲜。欲导唐家诞节,先生汉相韦贤。悬知此去,莺迁春谷,鹗在秋天。班首算来旬岁,状头看取明年。
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文章学业继家声。名誉压群英。早岁掀腾膴仕,如公富贵难并。定膺丹诏,朱轮迅召,陶冶苍生。自是盐梅姿质,伫看大手调羹。
休论社燕与秋鸿。时节太匆匆。海上一番微雨,朱门浓绿阴中。主人情厚,金杯满泛,且共从容。莫问莺花俱老,今朝犹是春风。
史君清德比清湘。妙政古相望。闲暇恩波万井,笑谈风月千章。殷勤劝驾,几人怀德,刻意腾骧。试问匣中长剑,也应增焕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