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牂牁万里越王台,北眺中原秋色来。江嶂忽分三楚断,海天不尽百蛮开。
白云使者乘轺过,金马祠官拥节回。为泛昆明誇上苑,令知汉主自雄才。
猜你喜欢
西轩宜热竹能藏,雨落何方此自凉。
已对西湖冰雪句,一时顿有更徐王。
与君南北人,斗粟聚此邦。维彼恶少年,潢池称下江。
白昼射大屋,屋破无完窗。绣衣募壮士,受馘不受降。
我弱异都卢,岂敢学寻撞。君才过乌获,九鼎一臂扛。
悬金八十万,何啻白璧双。胡不骑赤兔,斫树收死庞。
坐宽刺史忧,不复念政厖。凯旋夹道迎,父老集瓶缸。
冲晦僧儒诗者豪,尤怜赖汝壮方袍。
一千篇兴时无敌,三十年功格最高。
白发逢春今更勇,清吟彻老莫辞劳。
何朝始肯将珠玉,却报仙人换木桃。
青山看欲断,紫陌去何长。日气摇寒水,风声送晚凉。
金陵龙虎势,宝剑斗牛光。独有临分袂,仆夫亦感伤。
忆别家园岁几违,忽闻入彀冠春闱。缃编已入青钱选,郢调那堪白雪飞。
梦草不缘千里隔,望鸿聊与片云依。含情尺素长相寄,莫使埙篪唱和稀。
伦魁玉季乐群英,更有新醅属步兵。
饫勉茂才争贾勇,尽从击楫不留行。
共酬露冕吹铙意,好近毡书淡墨荣。
北海清樽今劝驾,梦回池草倍知名。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参考资料:
1、钱仲连等.宋诗精华二百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55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4-65
漾:吹过。脱:脱下。
被:让。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