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鹤远罝网,冥鸿谢鞲笼。人间千丈丝,安能絷游龙。
所以达命士,脱迹尘嚣中。藐兹盈尺组,曾是羁我躬。
何侯东海彦,司牧早奋庸。一麾指淮右,载旆佐汉东。
斯民有父母,国论方尔崇。朝宗甫竣事,高蹈随赤松。
薄言戒行李,云归天目峰。惜此远行别,不得少从容。
载歌骊驹词,聊以抒我衷。
猜你喜欢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偶携蜡屐来吴会,海涌峰头看落晖。人去故山秋渐老,客逢新月雁初飞。
当筵洞壑留今古,过眼云烟任是非。良夜坐深金粟影,天香都上酒人衣。
沅江水有梁与罾,沅田树桑可蚕耕。
君於其间耻射利,独岸清泚留朱甍。
诗书当前日开阖,冠带满坐相逢迎。
勉求高论出施设,无以私智为公卿。
两鬟娇小,向尊前、未省修蛾攒碧。唱得主人英妙句,气压三江七泽。病怯遐征,老添离抱,我是愁堆积。故园归梦,等闲吹堕南国。况是耐久交情,经年方幸,接从容辞色。告别匆匆聊共醉,惜此分阴如璧。锦瑟华堂,明朝回望,暮霭迷空隙。相思何处,风林月挂纤魄。
疏雨尚沾池草,轻风暗扫庭梅。小楼灯火画帘垂。
帘外月华如水。
被冷真愁香髻,枕欹却忆颦眉。忽闻金斗簸残灰。
夜静原来未睡。
当时悬瓠城头,经过已切登龙愿。一星忽到,三吴重地,藉公司宪。
建业旌幢,广陵笳鼓,欢声腾遍。更庾楼郑驿,锦袍银烛,高会尽,东南彦。
伏谒敢辞疏贱。况盈盈、鄂君舟便。乱帆吼雨,西风跋浪,珠飞雪溅。
闻说平山,欧阳旧迹,画堂重建。愿从公之后,阑干醉拍,眺秋江远。
早衰甚畏寒,飕飕厌空馆。
登阁望东庵,亭亭长一繖。
欣然愿暂寓,竹底门可款。
外看磔蝟毛,仰视覆鹄卵。
席才置锥地,牖若窥天管。
瓦炉香不去,菅寝衾易暖。
颇疑渔庵结,又类土室窾。
家具止囊衣,弛担著亦满。
客来勿嗤陋,老我善用短。
犹能设胡床,相唤共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