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宿漕溪边,云深失归径。山空白露下,林迥玄风定。
火轮明东海,魄渊薄西岭。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
猜你喜欢
林泉深处足烟霞,流水寒云八九家。
江客帆樯悬网罟,野人篱落带桑麻。
案头墨迹儿临帖,灯下车声妇络纱。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
紫阳足苗裔,乃在闽与歙。建宁见诸孙,历世方十叶。
名从东曹荐,谱自前朝牒。温然大雅姿,欲语还若怯。
士林羡翱翔,再拜敛冠袷。先公百世师,高步不可蹑。
后生亦何知,颂美不容喋。平生慕道心,望海愁寸涉。
典刑在云仍,既觏中所惬。翻然愧相从,内顾赪我颊。
崇儒实令典,主器非浪摄。荣名恐难居,世美不自挟。
勖哉有明训,无废六经业。
太行之山出关东,蜿蜒千里翔飞鸿。高拱神霄卫琼宫,罗列万朵青芙蓉。
下临九陌佳气通,云蒸霞变烟峦丛。开轩西望见一峰,螺黛窈窕当晴空。
营丘摩诘状难工,钱郎暇日时过从。持杯揖翠豁心胸,醉呼一斗松液浓。
西青二字颜斋中,寒蛟秋蚓回笔锋。山灵起笑拨云封,更催雨师洗山容。
落日晻映含夕舂,仰睇远色无终穷。碧汉又见摩青铜。
逢君说行迈,倚(yǐ)剑别交亲。
幕(mù)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作主任用贤能。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
行迈:远行。倚剑:仗剑。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长策:好计策。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这篇作品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施展才略,立功边关。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情”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的身分是从戎,交待了友人行迈辞亲的原因是御边。“行迈”,已可见旅途遥远;辞亲,更不免心中眷恋,然而用“倚剑”二字,不仅点出此行为投身戎旅,而且使辞亲远行带上慷慨之气。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预祝之中,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这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的设想,也是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唯一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首联实写眼前,稍露惆张;次联预言今后,情调陡转;三联写旅途情况,凄苦不堪;尾联劝友人立功,文势高扬。全诗先扬后抑,跌宕有致,胸襟抱负,令人钦佩。
与君游久最知我,借问谁能似我閒。即买扁舟过淮去,舒州城上望钟山。
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
绿索红旗双彩柱。行人只得偷回顾。肠断楼南金锁户。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
战场千古地,咫尺是京河。
远磴连荒壁,深林长乱柯。
路迷人迹少,草密兽蹄多。
忆著中原事,令人抚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