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 送
- 句 其三
- 春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 驯鹿
- 送宋次道学士赴
- 题荐严院
- 获麟赠姚辟先辈
-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 望江南·江南柳
- 渔家傲
- 踏莎行
- 浪淘沙
- 忆秦娥
- 定风波
- 鹊踏枝
- 武陵春
- 鹧鸪天
- 玉楼春
- 梁州令
- 采桑子
- 清平乐
- 解仙佩
- 蝶恋花
- 浣溪沙
- 洞仙歌令
- 踏莎行慢
- 鹤冲天
- 阮郎归
- 圣无忧
- 于飞乐
- 望江南
- 桃源忆故人
- 长相思
- 感庭秋
- 洞天春
- 贺圣朝影
- 御街行
- 蓦山溪
-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 减字木兰花
- 虞美人
- 恨春迟
- 夜行船
- 一斛珠
- 摸鱼儿
- 寄谢晏尚书二绝
- 南乡子
- 盐角儿
- 燕归梁
- 少年游
- 诉衷情
- 千秋岁
- 雨中花
- 醉蓬莱
- 卜算子
- 凉州令(东堂石榴)
- 蝶恋花(咏枕儿)
- 清商怨
- 玉楼春(印眉)
- 渔家傲(七夕)
- 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 谢判官幽谷种花
- 题滁州醉翁亭
- 惜芳时
- 系裙腰
- 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
- 鹊桥仙
- 越溪春
- 答许发运见寄
- 表海亭
- 寄秦州田元均
-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 边户
- 品令
- 归田四时乐二首 其二 夏
- 和
- 观龙图阁三圣御书应制
- 定力院七叶木
- 西湖戏作示同游者
- 雪後玉堂夜直
- 再至汝阴三绝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下山
- 端午帖子 其二
-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 感兴五首
- 春日独居
- 次韵再作
- 巩县陪祭献懿二后回孝义桥道中作
-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
-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
- 春帖子词 夫人閤五首 其一
- 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
- 鹎鵊词
- 戏书示黎教授
- 送朱生
- 寄张至秘校
- 送刁纺推官
- 鸣鸠
-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
- 送石扬休还蜀
- 和梅龙图公仪谢鹇
- 送前巫山宰吴殿丞
-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
- 拟玉台体七首 领边绣
- 春帖子词 其五
- 句 其十三
- 嵩山十二首 其十一 峻极寺
- 青州书事
- 与谢三学士
- 金凤花
-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 寄梅圣俞
-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 聚星堂前紫薇花
- 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
- 夜闻春风有感奉寄同院子华紫微长文景仁
- 子华学士儤直未满遽出馆伴病夫遂当轮宿辄成
- 会老堂
- 赠梅圣俞
- 题东阁后集
- 井桐
- 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
- 楚泽
- 答和吕侍读
- 绝句
- 永昭陵挽词三首
- 戏赠丁判官
- 寄河阳王宣徽
- 郡斋书事寄子履
- 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穷坐一室家人辈倒残壶得酒
- 宴瑶池
-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
- 句 其九
- 初至虎牙汉见江山类龙门
- 鱼
- 答和王宣徽
- 自岐
- 春帖子词 其二
- 春晓
-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
- 题净慧大师禅斋
- 哭圣俞
- 伤春
- 送吴生南归
-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
- 生查子 其二
-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 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
- 答子履学士见寄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其五
- 早夏郑工部园池
- 送同年史褒之武功尉
- 乐郊诗
- 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
- 感兴五首 其一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上方阁
- 啼鸟
- 雁
- 归雁亭
- 拟玉台体七首·雨中归
- 江上弹琴
- 过中渡二首
-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其二
- 郑十一先辈赴四明暮
- 瑞鹧鸪·楚王台上一神仙
-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 小池
- 端午帖子词 皇帝閤六首 其一
- 幽谷
- 初春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 戏石唐山隐者
- 拟玉台体七首·别後
-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 春晚同应之偶至普明寺小饮作
- 甘露寺
- 送孔生再游河北
- 罢官西京回寄河南张主簿
- 鬼车
- 愁牛岭
- 三桥诗 宜远
-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
- 送智蟾上人游天台
- 御带花
- 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 出省有日书事
- 琴高鱼
- 读徂徕集
- 独至香山忆谢学士
- 代鸠妇言
- 答杜相公宠示去思堂诗
- 送楚建中颍州法曹
- 春日词五首
- 野鹊
- 憎蚊
- 渔家傲·律应黄锺寒气苦
- 送贾推官赴绛州
-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 忆汉月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 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
- 一落索
-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 送王尚恭隰州幕
- 题光化张氏园亭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 再和
-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生先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八夫人合五首
- 有马示徐无党
- 送京西提刑赵学士
-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其四
- 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 其二
- 送友人南下
- 送黎生下第还蜀
- 送李寔
- 端午帖子 夫人閤五首 其三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六 宿广化寺
- 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 升天桧
- 初食车螯
-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其二
- 涡河龙潭
- 闻颍州通判国博与知郡学士唱和颇多因以奉寄
- 赠王介甫
- 和圣俞聚蚊
- 寄圣俞
- 夏享太庙摄事斋宫闻◇寄原甫
- 采桑子·群芳过後西湖好
- 戏赠
-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拄杖
- 残腊
- 读易
- 答吕公著见赠
- 寄题刘著作羲叟家园效圣俞体
- 渔家傲·别恨长长欢计短
- 和原甫舍人阁下午寝归有作
- 希真堂东
- 御街行·夭非华艳轻非雾
-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 赠隐者
- 思白兔杂言戏答公仪忆鹤之作
- 题张应之县斋
- 咏雪
- 郑驾部射圃
- 太白戏圣俞
- 送沈学士知常州
- 闻原甫久在病告有感
-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其四
- 感兴五首 其二
- 三桥诗 望佳
- 送襄陵令李君
- 学书二首
- 昼锦堂
- 西斋小饮赠别陕州冲卿学士
- 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
-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 大热二首
- 望州坡
- 黄牛峡祠
- 月
- 送左殿丞入蜀
-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 答杨辟喜雨长句
- 寄刘昉秀才
- 送薛水部通判并州
- 试笔
- 官舍假
-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
- 感事
- 和圣俞感李花
- 题金山寺
- 春帖子词二十首·三温成皇后合四首
- 赠杜默
- 仙意
- 眼有黑花戏书自遣
-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
- 送唐生
- 栾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
- 月夕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伊川泛舟
- 奉酬长文舍人出城见示之句
-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 嵩山十二首·拜马涧
- 别圣俞
-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
- 闲居即事
-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 其一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三温成皇后合四首
- 圣俞会饮
- 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一}
-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
- 鹤
-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一
- 下直呈同行三公
- 送谢希深学士北使
- 箕山
-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龙门晓望
- 洛阳牡丹图
- 送杨君之任永康
- 松门
- 韩公
- 端午帖子 其四
- 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
- 忆鹤呈公仪
- 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
- 夜意
- 送王尚◇三原尉
- 小圃
- 李留后家闻筝坐上作
- 嵩山十二首·中峰
- 代赠田文初
- 初冬归襄城弊居
- 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 早朝
-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 和杨子聪答圣俞月夜见寄
- 端午帖子词 温成皇后閤四首 其三
- 送公期得假归绛
- 句 其一
- 赠沈博士歌
-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 盆池
- 酬孙延仲龙图
- 日长偶书
-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国庠勤讲之什
- 逸老亭
- 翠旌诗
- 春帖子词 皇帝閤六首 其一
- 奉寄襄阳张学士兄
- 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
- 庐山高歌
- 再至西都
-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上山
- 端午帖子词 皇后閤五首 其一
- 和原父扬州六题·自东门泛舟至竹西亭登昆丘
-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 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呈圣俞
- 晋祠
- 常州张卿养素堂
- 汉宫
- 瑞鹧鸪
- 折刑部海棠戏赠圣俞二首 其二
- 戏书拜呈学士三丈
- 竹间亭
- 霁後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
- 送吕夏卿
- 春帖子词 夫人閤五首 其三
-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 和对雪忆梅花
- 留守相公祷雨九龙祠应时获澍呈府中同寮
- 寄子山待制二绝
- 谢人寄双桂树子
- 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
- 祈雨晓过湖上
- 至喜
- 缑氏县作
- 送杨辟秀才
-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 寄题嵩巫亭
- 赠沈遵
- 早朝感事
- 好女儿令
- 滑州归鴈亭
- 感春杂言
- 和晏尚书对雪招饮
- 镇阳残杏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鸳鸯
- 详定幕次呈同舍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宿广化寺
- 答吕太博赏双莲
- 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
- 送廖八下第归衡山
-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二
-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游午桥庄
- 陪府中诸官游城南
- 水磨亭子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八节滩
- 闻沂州卢侍郎致仕有感
- 岁晚书事
- 苏才翁挽诗二首
-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 答梅圣俞
- 句 其二
- 送慧勤归余杭
- 秋阴
- 答通判吕太博
- 行云
- 苏主簿挽歌
- 奉答圣俞宿直见寄之作
- 答朱寀捕蝗诗
- 青松赠林子
- 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
- 刘丞相挽词二首 其二
- 秋狝诗
-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
- 新霜二首
- 葛氏鼎
- 郡人献花
-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 酬滑州公仪龙图见寄
- 忆焦陂
- 同年秘书丞陈动
- 菱溪大石
- 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
- 倦征
-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
- 幽谷种花洗山
- 高楼
-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 再至汝阴三绝 其三
- 双井茶
- 石篆诗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五 伊川泛舟
- 读
- 春日词五首 其三
- 赠潘道士
-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怀物甚野其意有
- 刘秀才宅对弈
- 伊川独游
- 谢公挽词三首
- 寒食值雨
- 会峰亭
- 喜雪示徐生
- 下直
- 答原父
- 感事四首
- 拒霜花
- 猛虎
- 嵩山十二首·三醉石
- 锦香囊
- 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
- 送窦秀才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二温成皇后合四首
- 圣俞在南省监印进士试卷有兀然独坐之叹因思
- 公子
- 戏答仲仪口号
- 张仲通示墨竹嗣以嘉篇岂胜钦玩聊以四韵仰酬
- 太傅相公入陪大祀以疾不行圣恩优贤诏书俞允
- 予作归鴈亭於滑州後十有五年梅公仪来守是邦
- 雨中独酌二首 其二
- 七交七首
- 寄题相州荣归堂
- 忆龙门
- 迎春乐
-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
- 应制赏花钓鱼
- 沧浪亭
- 春帖子词二十首·一皇后合五首
- 渔家傲·战胜归来飞捷奏
- 依韵奉酬圣俞二十五兄见赠之作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讲筵诸公
- 春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 南歌子 其七
- 读杨蟠章安集
- 暮春书事呈四舍人
-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二}
-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
- 寄左军巡刘判官
- 鹦鹉螺
- 鹤冲天·梅谢粉
- 答圣俞莫饮酒
- 句 其六
- 幽谷泉
- 送张生
- 走笔答原甫提刑学士
- 病中闻梅二南归
- 过钱文僖公白莲庄
- 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 摄事斋宫偶书
- 长相思·苹满溪
- 江行赠鴈
- 东斋对雪有怀
- 晚过水北
- 诗一首
- 丛翠亭
- 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
- 弹琴效贾岛体
- 球场看山
- 太清宫烧香
- 嵩山十二首 其三 二室道
- 和原父扬州六题 其五 昆丘台
- 班班林间鸠寄内
- 送李太傅知冀州
-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 射生户
- 绛守居园池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 大行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辞
- 赠许道人
- 颜蹠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二 下山
- 嵩山十二首·天门泉
- 七交七首·自叙
- 盘车图
- 望江南
- 送慧勤归馀杭
- 奉和刘舍人初雪
-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石笋
-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雨中独酌二首
- 贺九龙庙祈雪有应
- 柳
- 叔平少师去後会老堂独坐偶成
-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其一
- 琅琊山六题·庶子泉
- 答刘原父舍人见过後中夜酒定复追昨日所览杂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一皇后合五首
- 句 其五
- 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
- 花山寒食
- 赠庐山僧居讷
- 送谢学士归阙
- 琅琊山六题 其一 归云洞
- 喜定号和禹玉内翰
- 西湖念语
-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二首
- 永州万石亭
- 行次叶县
- 小桃
- 和武平学士岁晚禁直书怀五言二十韵
- 榴花
- 送道州张职方
-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 又和
- 钱相中伏日池亭宴会分韵
- 谷正至始得先所寄书及诗不胜喜慰因书数韵奉
- 子华学士儤直未满遽出馆伴病夫遂当轮宿辄成拙句奉呈
-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 留题齐州舜泉
- 永昭陵挽词三首 其三
- 初寒
- 牛
- 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
- 嵩山十二首·天门
- 依韵和圣俞见寄
- 吊黄学士三首
- 拜赦
- 庭前两好树
- 重读徂徕集
- 行至椹涧作
-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 南征道寄相送者
- 琵琶亭
- 勉刘申
- 百子坑赛龙
-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
- 听平戎操
- 留题镇阳潭园
-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 郑十一先辈赴四明幕
- 寄阁老刘舍人
- 禁中见鞓红牡丹
- 感二子
- 永阳大雪
-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
- 风吹沙
- 即目
- 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 忆汉月·红艳几枝轻袅
- 答端明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
- 吴学士石屏歌
- 霜
- 虫鸣
- 春帖子词二十首·六夫人合五首
- 重赠刘原父
- 戏答圣俞
- 明妃小引
- 和子履游泗上雍家园
- 橄榄
- 夏侯彦济武陟尉
- 端午帖子词 夫人閤五首 其二
- 柴舍人金霞阁
- 初食鸡头有感
- 送孙秀才
- 送焦千之秀才
- 玉楼春 其二十七
- 龙门泛舟晚向香山
- 送王平甫下第
-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 狎鸥亭
- 读蟠桃诗寄子美
- 三日赴宴口占
- 芙蓉花二首
- 酴醾
- 答杜相公惠诗
- 官舍假日书怀奉呈子华内翰长文原甫景仁舍人
- 樵者
- 题东合後集
- 观鱼轩
- 赠歌者
- 奉使契丹道中答刘原父桑乾河见寄之作
- 木兰花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九夫人合五首
- 答王内翰范舍人
- 东閤雨中
-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 送郓州李留後
- 留题南楼二绝 其二
- 春帖子词二十首·九夫人合五首
- 下牢津
- 初至颍州西湖
- 感事四首 其一
- 送赵山人归旧山
- 又行次作
- 西征道中送陈舅秀才北归
- 送丁元珍峡州判官
- 河南王尉西斋
- 送杨员外
- 送目
- 送渭州王龙
- 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
- 南郊庆成
- 普明院避暑
- 嵩山十二首·玉女窗
- 送姜秀才游苏州
- 谁言答圣俞见寄兼简东京诸友
- 答钱寺丞忆伊川
- 定风波
- 浣溪沙
- 渔家傲
- 浪淘沙
- 踏莎行
- 定风波
- 蝶恋花
- 渔家傲
- 圣无忧
- 蝶恋花
- 蝶恋花
- 渔家傲
- 浣溪沙
- 蝶恋花
- 蝶恋花
- 渔家傲
- 玉楼春
- 渔家傲
- 渔家傲
- 诉衷情
- 玉楼春
- 玉楼春
- 玉楼春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减字木兰花
- 采桑子
- 定风波
- 浣溪沙
- 玉楼春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玉楼春
- 渔家傲
- 玉楼春
- 渔家傲
- 浣溪沙
- 蝶恋花
- 玉楼春
- 玉楼春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南乡子
- 千秋岁
- 燕归梁
- 盐角儿
- 满路花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四 上方阁
-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一
-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
- 奉使道中作三首 其一
- 拟玉台体七首
- 又寄许道人
- 答吕公著见赠
- 送 其二
- 游石子涧
- 寄圣俞
- 帘
- 与谢三学士
- 飞盖桥玩月
- 嵩山十二首 其七 天门
- 与谢三学士
- 与谢三学士
- 三游洞
- 雨后独行洛北
- 送左殿丞
- 群玉殿赐宴
- 再至汝阴三绝
- 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 送石扬休还蜀
- 过塞二首
- 郡人献花
- 紫石屏歌
- 端午帖子 其二
- 自勉
- 镇阳读书
- 与谢三学士
- 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
- 舟中望京邑
- 谢公挽词三首
- 春晚同应之偶至普明寺小饮作
- 初寒
- 江行赠雁
- 舟中寄刘昉秀才
- 朱家曲
- 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其三
- 雨後独行洛北
- 智蟾上人游南岳
- 再和
- 和
- 秋郊晓行
- 雨中独酌二首
-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其二
- 雪中寄友人
- 与子华原父小饮坐中寄同州江十学士休复
- 永昭陵挽词三首
- 赠李士宁
- 鴈
- 忆山示圣俞
-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
- 依韵答杜相公宠示之作
- 原甫致斋集禧余亦摄事後庙谨呈拙句兼简圣俞
- 戏赠
- 雪
- 雪晴
- 伊川独游
-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 虾蟇碚
- 喜雨
- 晓咏
- 西园石榴盛开
- 早赴府学释奠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山槎
- 席上送刘都官
- 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 桐花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白傅坟
-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
- 远山
- 下牢溪
- 再至汝阴三绝
- 喜定号和禹玉内翰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鱼罾
- 刑部看竹效孟郊体
-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石楼
- 谢太傅杜相公宠示嘉篇
- 题净慧大师禅斋
- 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
- 送荥阳魏主簿
- 送章生东归
- 送张屯田归洛歌
- 休逸台
- 忆滁州幽谷
- 戏刘原甫
-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 送张吉老赴浙宪
- 送威胜军张判官
-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 送梅秀才归宣城
- 送王汲宰蓝田
-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 送刘十三南游
- 送润州通判屯田
- 送孟都官知蜀州
- 行次寿州寄内
-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 夜宿中书东合
- 仙草
- 送黄通之郧乡
- 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
- 天辰
- 谢公挽词三首
- 岁暮书事
- 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
- 送谢中舍二首
- 数诗
- 送刘半千平阳簿
- 闻朱祠部罢浔州归阙
- 双桂楼
- 送琴僧知白
- 送任处士归太原
- 书素屏
- 送刘秀才归河内
- 送公期得假归绛
- 送张如京知安肃军
-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 三桥诗·右宜远
- 三桥诗·右望佳
- 送王公慥判官
- 清明赐新火
- 送白秀才西归
- 送龙茶与许道人
- 秋狝诗
- 秋晚凝翠亭
- 送刘虚白二首
- 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 送杨君归汉上
- 三游洞
- 送裴如晦之吴江
- 送辛判官
- 拟玉台体七首·携手曲
- 书王元之画像侧
-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 送刘学士知衡州
- 诗一首
- 送韩子华
- 旅思
- 书怀
- 嵩山十二首·公路涧
- 鹭鸶
- 鹭鸶
- 寿楼
- 送孔秀才游河北
- 暮春有感
- 嵩山十二首·二室道
- 景灵宫致斋
- 汝瘿答仲仪
- 送胡学士知湖州
- 送刘虚白二首
- 南征回京至界上驿先呈城中诸友
- 拟玉台体七首·落日窗中
- 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
- 七交七首·杨户曹
-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
- 寄谢晏尚书二绝
- 琵琶亭上作
- 霁後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
- 寄题景纯学士藏春坞新居
- 宋司空挽辞
- 圣俞会饮
- 寄生槐
-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
- 明堂庆成
- 琅琊山六题·班春亭
- 离彭婆值雨投临汝驿回寄张九屯田司录
- 琅琊山六题·归云洞
- 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 鹤
- 和徐生假山
- 集禧谢雨
- 留题安州朱氏草堂
- 解官後答韩魏公见寄
- 寄徐巽秀才
- 和晏尚书自嘲
- 禁火
- 勉刘申
- 木芙蓉
- 感兴五首
- 楼头
- 徽安门晓望
- 寄韩子华
- 寄圣俞
- 琅琊山六题·惠觉方丈
-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
- 感兴五首
- 柳
-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 荷叶
- 和刘原父从幸後苑观稻呈讲筵诸公
- 借观五老诗次韵为谢
- 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
- 丰乐亭小饮
- 感兴五首
- 和刘原父澄心纸
- 和人三桥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六夫人合五首
- 古瓦砚
- 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奉答圣俞岁日书事
- 和昭文相公上巳宴
- 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
- 寄题梅龙图滑州溪园
-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 答谢判官独游幽谷见寄
- 还述怀
- 读山海经图
- 东合雨中
- 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
- 吊黄学士三首
- 和原父扬州六题·竹西亭}
-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 和圣俞春雨
-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 读书
-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
- 春晴书事
-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春日词五首
- 钓者
- 芙蓉花二首
- 春日词五首
-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 答王禹玉见赠
- 酬张哭判官泛溪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大热二首
-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 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兴
- 酬学诗僧惟晤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七夫人合五首
-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 枨子
-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 罢官後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
- 答圣俞
- 春使道中作三首
- 尝新茶呈圣俞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 答子华舍人退朝小饮官舍
-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
- 玉楼春
- 崇政殿试贤良晚归
- 渔家傲·幽鹭谩来窥品格
- 春日独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
- 奉使道中作
- 怨春郎·为伊家
- 次韵再作
- 春使道中作三首
-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 长句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 春帖子词二十首·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答端明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
-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答梅圣俞莫登楼
- 嘲少年惜花
- 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 玉楼春
-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
- 白牡丹
- 减字木兰花
- 啼鸟
- 白兔
- 病告中怀子华原父
-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 春日词五首
- 酬净照大师说
- 蕙香囊
- 白发丧女师作
- 阮郎归
- 桃源忆故人
-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 玉楼春
- 少年游
- 阮郎归
- 南乡子
- 南乡子
- 浣溪沙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浣溪沙
- 渔家傲
- 渔家傲
- 定风波
- 玉楼春
- 渔家傲
- 玉楼春
- 阮郎归
- 夜行船
- 田家
- 田家
-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
-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 劳停驿
- 劳停驿
-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 黄溪夜泊
-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 卖油翁
-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 泷冈阡表
- 朋党论
- 丰乐亭记
- 丰乐亭记
- 五代史伶官传序
- 五代史宦官传序
- 纵囚论
- 梅圣俞诗集序
- 释秘演诗集序
- 祭石曼卿文
- 相州昼锦堂记
- 送杨寘序
- 丰乐亭游春·其三
- 戏答元珍
- 画眉鸟
- 别滁
- 别滁
- 晚泊岳阳
- 画眉鸟
-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 咏零陵
- 咏零陵
-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 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 踏莎行·候馆梅残
- 踏莎行·候馆梅残
-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 诉衷情·眉意
- 生查子·元夕
- 生查子·元夕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 长相思·花似伊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 画地学书
- 画地学书
- 夜行船·忆昔西都欢纵
-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 真州东园记
- 偃虹堤记
- 与高司谏书
- 戕竹记
- 养鱼记
- 读李翱文
- 画舫斋记
- 菱溪石记
-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 丰乐亭游春三首
-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 浪淘沙
- 蝶恋花
-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 浪淘沙
-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 夜夜曲
-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 六一居士传
- 宿云梦馆
- 宿云梦馆
- 秋怀
- 秋怀
- 梦中作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 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
- 踏莎行
- 望江南·江南蝶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
-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 朝中措·平山堂
- 朝中措·平山堂
-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 醉翁亭记
- 醉翁亭记
- 秋声赋
-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 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 伶官传序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琴论家”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诗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深得琴中趣。从欧阳修现存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醉翁”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风流丑闻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不久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当时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文学成就
诗文革新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
诗词歌赋
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其《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首部牡丹专著
1034年,欧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创立应用文体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欧阳修创立应用文概念,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一是真实,二是简洁质朴,三是得体。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骈文之先河。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牵常格”的毛病,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形式既要规范,又要创新。
政治成就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保持了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其他成就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早年经历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步入官场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仕途崎岖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主考礼部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晚年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
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曾慥(zào)《乐府雅词》序:“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王安石:“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苏轼:“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尤展成《花间集》:“六一婉丽,实妙于苏。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
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疏隽开子野,深婉开少游。”
朱熹:“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毛先舒评其《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郭绍虞《宋诗话考》:“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呜呼!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追古溯今,世间已无欧阳修,堪与之比肩者,可有其二者否?——袁春乾
第一,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第二,政治上他采取的路径是用批评、谏诤来缓解社会危机。第三,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欧阳修研究专家、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朱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