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衰谢无才甘陆沉,何烦青眼特遥临。驩欣便若平生好,慷慨深投半百心。
莫逆尚期清夜话,有怀先寄白头吟。卜居愿与嘉谋恊,早向春风听好音。
猜你喜欢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68-169
3、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壮士:指项羽。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新酒秦淮缩项鳊,凌霄花下共流连。别来客邸空翘首,细雨春风忆往年。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何如似客边。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
事业更篇章,从来例姓张。
茂先同晋轨,子寿振唐纲。
云仍今接踵,月旦早名扬。
神剑干将出,高冠獬豸昂。
褰帷初鄂渚,杖斧复钱塘。
士类星杓仰,文声电泽滂。
四愁肩慷慨,七命敌铿锵。
暖酹梅边冢,春遨柳下航。
留题存感慨,属和笑奔忙。
羸劣惭形秽,含弘赖疾藏。
一离湖曲路,五换岁干阳。
诵句思诗伯,除官说侍郎。
班联参冢宰,铨部佐文昌。
北壤蠙蛛割,南邦翠荡翔。
雪寻浮玉渡,月认涌金墙。
不鄙侨栖陋,来同雅话长。
有书兼笔砚,无酒但茶汤。
衰谢时维迈,羁穷气尚刚。
斯人一青顾,怀古视穹苍。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久作辽天独鹤飞,镜鸾馀念尚依依。荒山野水苏溪路,愁绝鳏翁挈影归。
黄金谁问买端溪,羊祜残碑我解题。一饭可忘公吐握,千秋遗爱广东西。
寒泷急雨飞涛恶,夜峡啼
纤纤碧草与阶齐,浓绿阴中杜宇啼。花院昼长听政好,带声飞过粉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