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欲濯尘缨尚未能,匡庐又见碧层层。半生牢落空怜我,一味清闲却让僧。
周览未酬霞外想,长吟聊伴佛前灯。重游更与山灵约,只恐萍踪不可凭。
猜你喜欢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jì),艾束著(zhù)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léi)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本站。
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九日村醅熟,逢迎不用呼。
樽前狂起舞,陌上醉相扶。
残发新霜白,衰颜落叶枯。
明年何足问,且复插茱萸。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钗头袅袅山花枝,裙尾旧缬山麻衣。朝随云起采薪去,莫趁女伴穿云归。
湛湛浈江水,英英庾岭云。昔有幽潜士,于此扬清芬。
努力追千古,潜心事典坟。豪华俗所悦,而乃厌尘氛。
圣功始克复,章句岂徒云。名教自足乐,嘉尚志不群。
式闾慕高义,交者意独勤。令子承先德,通籍迩明君。
应时树嘉绩,奕奕振前闻。义方馀世泽,取赢属后昆。
大河起长风,挂席破黄涛。问子今何之,岭海聊游遨。
罗浮绿发人,思之我心忉。幸君叩丹诀,顺风托鸿毛。
朔气催成暝。莽沉沉、乱云堆墨,横斜千阵。槐柳故宫深藏处,禁得霜天凄冷。
又正恐、争栖难定。寒日无光何时曙,记翩飞、曾带昭阳影。
终古恨,几人省。
夜啼动搅孤眠醒。更怜伊、月明绕树,最担虚警。投止苍黄知谁屋,接饭丛祠差幸。
且珍重、羽毛休损。开口易招南儿唾,漫误人、北雁传边信。
头尽白,故山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