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去须登郭隗台,凭将杯酒酹荒苔。黄金骏骨招何日,赤汗龙驹只自来。
猜你喜欢
干将雄气迥难干,莫谓师儒是素餐。骐骥取途须待饱,蛟龙为雨贵能蟠。
百年况味尝应遍,万里曾行眼亦宽。入道久知无别诀,半安随处总安安。
吾侪何必叹离居,一札新传最起予。南北异邦为政处,弟兄同日拜恩初。
邑当海徼方游刃,地僻山中好著书。泷水东流三百里,君诗容易到乡闾。
半解香销扑粉肌。避风长下绛纱帷。碧琉璃水浸琼枝。不学寿阳窥晓镜,何烦京兆画新眉。可人风调最多宜。
岸蓼(liǎo)疏红水荇(xìng)青,茨(cí)菰(gū)花白小如萍。
双鬟(huán)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líng)。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参考资料:
1、羊春秋.明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12:第108页
2、李梦生.元明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07月第1版:第85页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蓼、荇: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采菱: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青”“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濠上春晴花朵朵,施周强知鱼与我。争如顾循读书倦?馺沓浪花宵鼓柁。
船头列炬船尾唱,绳擉如云翻水上。并刀斫雪鲙缕飞,拍拍茆柴荐新酿。
庄上东风柳欲绵,鲤鱼吹浪迎归船。由来名教有乐地,看书却扫消残年。
煌煌府帖速传呼,白叟黄童一例拘。火失城门鱼已烂,榛收谷口蕙先枯。
公庭未到心情乱,讼牍才消儋石无。兹惠我惭民父母,尔曹何事嚇乡愚。
寂淡忘机,恬然养拙。些儿妙处人难别。冥冥杳杳涤神珠,昏昏默默开心月。
万劫云收,一天朗彻。清明净体如冰雪。不增不减显圆成,惺惺洒洒无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