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是修来四果身,风颠作逞混凡人。
能施三昧神通力,便指尺人出世津。
经卷无心看,禅机有意亲。
醉时喝佛罵天真。浑身不见些儿好,
一点灵光绝胜人。
猜你喜欢
原来姹(chà)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tuí)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uī)看的这韶光贱。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参考资料:
1、学优高考网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
朝飞暮卷: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它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行乐今非少壮时,一樽聊以酹吾师。
只鸡岂敢方前辈,下马犹能慰所思。
原上松杉新种植,望中桃李半披离。
归途剧饮赓新句,颠倒纶巾不自持。
大王峰起压群山,想像临朝碧汉间。城郭楼台馀刻画,烟霞猿鸟足高闲。
正思问俗纡鞍马,难逐飞仙振佩环。九曲棹歌聊自唱,天风音节动闽关。
久持刑宪声名远,好是中朝正直臣。赤县上来应足事,
青山老去未离身。常思从省连归马,乍觉同班少旧人。
遥爱南桥秋日晚,雨边杨柳映天津。
我闻在昔昆明池,鱼龙起舞扬旌旗。天子教士习水战,驱使河伯如婴儿。
又闻三千水犀甲,钱塘酣斗何爽飒。金牛出没叠雪幢,至今江上谈兵法。
吾家威武称楼船,将军横海多象贤。邀我安平同拭目,此事道隔三十年。
一朝训练百废举,火光轰烈波心炬。冯夷慑伏支祁愁,桓桓罴虎艨艟旅。
夹岸观者如堵墙,都卢妙技登牙樯。盘旋百戏不一足,疾风西下如鸟翔。
更入水中列鹅鹳,重开一幅麒麟幔。高台鼙鼓正三挝,喊声直欲干霄汉。
归来慰问弓衣寒,持杯劳酒三军欢。书生长揖参末座,纪述大笔回紫澜。
军容从此留图画,赤嵌城头明月挂。障川一柱立东溟,知有七鲲中流拜。
秋雨才收雨没沙,升平渐复到田家。村村晒白蚕犹茧,处处吹香稻正华。
四骊遵长衢,六辔犹在手。野旷天苍然,风吹白杨柳。
日月相摧斥,在世图速朽。荣名少年事,奄忽成白首。
长夜何冥冥,拱木敛人寿。天行同物化,陶然酌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