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妙轻罗薄几重,石栏桥畔小池东。
胡姬善解离人意,笑指芙渠寂寞红。
猜你喜欢
飞轩凭望俯丹梯,星雨囊风暝夕曦。
翠阜天遥云待簇,绀园花老树低枝。
巾车预畏烟畴迥,蜡屐先忧磴道危。
未似庾公年最少,桑郊盘马帽檐敧。
岂是官卑易去留,未能高蹈愧林丘。
公庭积夏常虚讼,弱质逢秋已制裘。
雨带潮声偏傍枕,山连雁影恰当楼。
世途转觉萧疏甚,始信嵇康薄宦游。
官为白简生风地,德应青阳解冻天。欲使疮痍归衽席,顿将鸾凤易鹰鹯。
精诚星日高难格,忠信波涛涉亦全。金马棠阴无恙否,石羊城下已三年。
台上炉香袅翠烟,云间风驭已翩翩。吾皇奉道明灵降,惟德从来可动天。
草阁柴扉映水开,云松不着市朝埃。扁舟载得蒹葭兴,何必溪山雪后来。
彭泽高人里,孤山处士家。清明迥相映,草树亦交花。
故乡飞鸟尚啁(zhōu)啾(jiū),何况悲笳(jiā)出塞愁。
青冢(zhǒng)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小鸟儿恋着故乡呜叫不止,公主在悲笳声中远嫁万里。
墓草青青魂魄再不能回来,青苍苍的山崖上,为谁留下了手迹。
美貌的女子自古受到容颜的牵累,高官厚禄的人有几个考虑国家生计。
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地叹息,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交替。
参考资料:
1、马东瑶编著.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41
2、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70-271
崇(chóng)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据《唐会要》卷六载:“公主,仆固怀恩女,大历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嫁回鹘可汗。”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后世称为手痕碑,碑上有唐人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刻石。韩内翰:韩绛,内翰指翰林学士。啁啾:鸟鸣声。笳:古代一种管乐器,即胡笳,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入中原。因其声悲咽,故称悲笳。
青冢:传说王昭君之墓长年长满青草,故名之“青冢”。这里用来代指崇徽公主之墓。翠崖遗迹:指崇徽公主手痕。
玉颜:代指美丽的女子。肉食何人:肉食人,居官享俸者。
在这首诗里,诗人对崇徽公主不仅是怜其远嫁,哀其不幸,而且从政治上指明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这就使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诗从对比开始。诗人的眼前出现了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清景。“啁啾”是形容鸟的细碎鸣叫声,白居易《燕诗》诗:“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对她的怜惜同情。“青家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在感情上更进一层,同时,诗人的思绪也回到了现实。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而用了一个“魂”字,则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形象,她满眼含着哀怨的泪水在“翠崖遗迹”之间飘荡。青草年年绿,此恨绵绵无绝期。接下来作者奇峰突起,发出议论:“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诗人发自肺腑地提问: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此联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末联,作者笔锋一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涧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愤慨直至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时间上,则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