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嵬坡外鬼燐红,零落杨花怨晚风。早识三郎终薄倖,何如常住寿王宫。
三十六年恃宠长,若论颜色亦秋娘。美人别有承恩法,一剪青丝便断肠。
宫闱忌讳竟全忘,明把唐皇作汉皇。添得香山好诗料,一篇乐府冠三唐。
猜你喜欢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1
2、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6-1267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3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
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刹刹尘尘见不难,头陀何苦被他瞒。当初若论收奸细,莫把瞿昙做佛看。
十年旧友喜相逢,下榻相邀忆去冬。五世其昌占卜凤,三江豪气属元龙。
精神钁铄知人品,笔墨飞扬愧阿侬。异地喜拈初度句,尽教桃熟满花封。
零乱委空风,悠扬点芳草。却为身最轻,华堂等閒到。
岩风飒飒树叶赤,秋林紫气丹丘积。问君胡为坐石根,微吟极望天云昏。
南归舟楫杳将滞,故园花莺当复存。浚仪张生好作笔,貌尔形似兼其魂。
细模妍描岂乏手,传真水月烟中柳。意气朗如千里骨,精神合居万人首。
忆昨观君飞射时,弯弧走马实男儿。更求张笔须传此,欲识豪雄岂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