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点春痕透绛纱,新红催得画情赊。晓妆剩有胭脂水,较量枝头作杏花。
猜你喜欢
萧萧两鬓吹华发,老眼全昏。徙倚衡门。岁晚寒消涧水痕。含情更觉沧洲远,欲语谁论。窈窕孤村。细雨梅花只断魂。
少年喜追随,老大厌諠哗。惭愧二三子,邀我行看花。
花开岂不好,时节亦云嘉。因病既不饮,众欢独成嗟。
管弦暂过耳,风雨愁还家。三日不出门,堆豗类寒鸦。
妻儿强我饮,饤饾果与瓜。浊酒倾残壶,枯鱼杂乾虾。
小婢立我前,赤脚两髻丫。轧轧鸣双弦,正如橹呕哑。
坐令江湖心,浩荡思无涯。宠禄不知报,鬓毛今已华。
有田清颍间,尚可事桑麻。安得一黄犊,幅巾驾柴车。
碧落鸾车碾玉尘,上方台殿失金银。回风密洒梨园夜,小雨斜飞柳巷春。
万国山河同气色,五更星月让精神。悬知太史占嘉瑞,愿祝丰年荷圣仁。
高楼聊引望,杳(yǎo)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ǎi),深树语流莺(yīng)。
旧业遥清渭(wèi),沉思忽自惊。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
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
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
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9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9-31
引望:远望。杳杳:深远的意思。
断霭:时有时无、忽聚忽散的烟气。霭,轻烟。流莺:谓婉转的莺鸣。
旧业:祖上的基业,如房宅田地等。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渭河平原,东至潼关入黄河。
春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春天,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思乡之感。寇准当时身在乡外,遇上春天,写下了这首怀归的诗篇。
诗要表现的是思乡怀归,所以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一情绪的“登楼”来写。首联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古人论诗强调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颔联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着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着: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认为:“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十八)这是从何说起,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焕的诘难:此联“乃袭‘野度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何氏的意见是正确的。寇准因为“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范雍诗序语),所以此地看见相仿景色时,很自然地受到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点化了韦句,而意境比韦来得丰厚,如斯而已,何来“公辅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说显然是穿凿附会。
颈联写抬眼见闻。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嗽着。
也许是流水、渡船、炊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抑或是无所栖托的流莺的啼声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总之,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置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由于写景是全诗的重心,对仗工稳、生活气息浓郁的中间二联景句就成了诗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联,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更博得了赞赏。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以为它“深入唐人风格”。王渔洋把它转引入《带经堂诗话》的“佳句类”内,连北宋翰林图画院也将此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高低,这都说明这首诗以写景驰名,以致本来写得并不差的抒情句却为它所掩了。
三尺孤坟五尺碑,中郎题字色为丝。莫愁名姓长埋没,渐有人呼蔡克儿。
之秦剩肯迎张禄,踏越何曾用计然。
元鼎事看蛙胜负,大槐人与蚁相连。
芳草池塘,秋千院落。旧游回首浑如昨。东风吹梦各天涯,诗怀酒兴萦离索。
归计迢遥,音书耽搁。春来春去闲帘幕。青梅结子燕营巢,一年又负花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