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元社丘墟已百年,梵王宫殿景依然。层层古铁山头塔,滴滴真珠涧底泉。
僧老犹能谈往事,予来不是爱逃禅。填胸俗虑无由遣,借得云窝一夜眠。
猜你喜欢
又名: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xǐng)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bì)鹈(tí)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qì)寒光生铁衣。
在沙漠上风一吹,看那沙尘满天飞旋,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
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有春天到来,一切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
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
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12
沙旋移:沙尘飞旋,沙丘移动。不省:谓未见过。
莫言:不要说。一作“无端”。塞北:指长城以北,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到:一作“色”。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沙头:沙漠上。鸊鹈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第一首诗是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亲历的一场沙尘暴。首句“眼见风来沙旋移”,高屋建瓴,气势逼人,仅一个“旋”字,足见风沙来势之猛烈。正因为有了这样震撼人心的亲历,诗人才会有“经年不省草生时”的联想,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但是,诗人襟怀博大,生性乐观,接下两句,诗意为之一转:“”这两句用以退为进的笔法,表现塞北终年无春的特征。
第二首诗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两句与卢纶《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异曲。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同工;“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这第二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清人吴乔曾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的特长。
春尽空馀白日长,枝头青杏已堪尝。人閒帘幕燕相语,风暖园林柳半黄。
病里不知时节换,老来都减少年狂。残风浊酒应堪在,更遣流莺送几觞。
树有深根水有源,音容梦寐记生存。堂中日日蘋蘩荐,不称从来罔极恩。
朝望南山云,夕望北山云。游子在远道,时时思见亲。
忆昔别家时,父母年未老。儿著五色衣,上堂颜色好。
东市买白苧,西市买乌纱。白苧制宽袍,乌纱簪好花。
三年游太学,读易司成馆。春晖一何长,草心一何短。
阳城弟子有何蕃,优诏特许儿南还。堂前灵鹊频报喜,飞傍宜男花树间。
父母闻儿归,黄色浮双眉。大兄闻弟归,出郭身欲飞。
小弟见兄归,持觞细割黄金鸡。入门快意无不足,城中少年徒碌碌。
大江水落秋风生,儿留三月还复行。九天阊阖五云近,张帆上拂牵牛星。
万方冠冕朝玉京,老眼复见黄河清。黄河清,四海一。
愿保千金躯,比之双白璧。
朱明烨烨,品汇嘉悦。鲜洁齐均,以莫不达。祝融司造,薰风维时。
皇人法天,南面象离。万物相见,茂昭大夏。昭告昊穹,百神来下。
蜃楼峍屼倚苍空,下瞰冯夷碧玉宫。珠树三千尘不染,画阑十二路相通。
兰台客往曾鸣凤,芸馆人传昔射龙。千载源流知有属,是谁清梦度江中。
柳际梅边腊雪乾。钗头蝴蝶又成团。飘零萍梗江湖客,冷落笙箫灯火天。
浇浊酒,惜流年。牙旗夜市几时穿。太平乐事终须在,老去心情恐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