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安有曲陌,曲陌不容幰。路逢双绮襦,问君居近远。
我居临御沟,可识不可求。长子登麟阁,次子侍龙楼。
少子无高位,聊从金马游。三子俱来下,左右若川流。
三子俱来人,高轩映彩旒。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瓯。
大妇襞云裘,中妇卷罗帱。少妇多妖艳,花钿系石榴。
夫君且安坐,欢娱方未周。
猜你喜欢
少年重游侠,长安有狭斜。路窄时容马,枝高易度车。
檐高同落照,巷小共飞花。相逢夹绣毂,借问是谁家。
长安有径少,涂径不通舆。道逢双总丱,扶轮问我居。
我居青门北,可忆复易寻。大息骞金勒,中息绾黄银。
小息始得意,黄头作弄臣。三息俱入门,雅志扬清尘。
三息俱上堂,觞肴满四陈。三息俱入户,照耀光容新。
大妇舒绮絪,中妇拂罗巾。小妇最容冶,映镜学娇颦。
丈人且安坐,清讴出绛唇。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
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
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aa14。
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
人生安为乐,吾策殊未良。
乌飞兔走尚牢笼,暑往寒来秋已穷。何妨去访无□伴,左拉安期右赤松。
寄语东山窈(yǎo)窕(tiǎo)娘,好将幽梦恼襄(xiāng)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xù),不逐春风上下狂。
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参考资料:
1、廖养正.中国历代名僧诗选: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282
2、姜剑云.禅诗百首:中华书局,2008:186-187
3、李淼.禅诗大智慧: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21-222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随口吟诵出来。东山:各地称东山者甚多,不详何指,此处当为艺妓的居处。窈窕:美好貌。幽梦:隐秘的梦幻。恼:撩拨,使人烦恼。襄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
禅心:从佛修行之心。絮:柳絮。狂:疯狂地飘舞飞扬。
题目是“口占”,名符其实,通篇以口语出之,从“寄语”之下,都是答辞。首句点出对方身份——歌妓。“好将幽梦恼襄王”出自宋玉《高唐赋》。这二句意在告诉对方不要来纠缠我,还是找别人去吧。由此可见,道潜之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克制的结果,而是已人定界,此心已死。
“”后二句解释原因:“我”潜心修禅,心无余物,就像沾染了泥的柳絮,沉于地面,不可能随风飘浮了,“我”也不会因你的挑逗而动凡心。这句以柳絮沾泥后不再飘飞,比喻心情沉寂不复波动。柳絮轻飘于天,随风逐舞,犹如人之浮于世;絮之沾泥,犹如人之出于世。
这就是佛家的禅心之所在,佛家有“放心”之说,盖指心猿意马;柳絮沾泥不再飘浮,喻禅心已定,心如止水,“放心”已“收”。诗人之不为声色所动,不是有意识地恪守佛门戒律,刻意约束自己,而是心已入定,形如死灰,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佛门说法,本重比喻,道潜以佛徒身分而用之于诗,可谓不忘其本。而此喻之妙,犹有可说者。春风飘絮,本是自然现象,春天最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柳絮也常以其“轻浮”之质,被赋予男女感情的色彩。这里,不仅柳絮沾泥,风吹不起为人们所习见,因而颇能引起会心的感受,而且,在禅心观照下,以轻质为重质,化喧为寂,设想也颇为别出心裁。
由于作者是位佛徒,人们理解该诗,或许多着重于他对佛门戒律的自觉遵守,即所谓不涉邪淫。然而,从禅家理论来看,其意义尚不止于此。《大乘义章》卷十三说:“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维。······所言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禅定,本指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广义地看,坚守禅心,不受干扰,如絮之沾泥,风吹不起,不也就是禅定的功夫么。诗人不受女色之诱,并不是由于意识到佛门戒律,更不是害怕别人的指责,而是他本来就心如止水。这不由得使世人想起了“二祖安心”的公案。禅要自己参,心要自己安。道潜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正是他本人已经“安心”的结果。
一片荒寒见真意,巨然僧后有遗音。秋镌秃管山成骨,鬼避枯禅月印心。
天分如公高石谷,人间何世怆云林。袈娑磅礴神酣候,澹墨萧疏缀苦吟。
吾年过五十,所过知前非。颜鬓日苍苍,老境行相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