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
3、孙静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译文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注释
⑴刘十六:李白友人,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
⑵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⑶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水经注·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⑷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菟丝也。”朱熹曰:“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
⑸堪:能,可以。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59-160
3、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这首诗当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7-268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猜你喜欢
遥望白云出海湾,变成万状须臾间。忽散鸟飞趁不及,唯只清风随往还。
生复灭兮灭复生,将欲凝兮旋已征;因悟悠悠寄寰宇,何须扰扰徇功名。
灭复生兮生复灭,左之盈兮右之缺;从来举事皆尔为,何不含情自怡悦。
殊方节物异长安,盛夏云光也自寒。远戍只将烟正起,横峰更似雪犹残。
白云片片映青山,白云不尽青山尽。展转霏微度碧空,碧空不见浮云近。
渐觉云低驻马看,联绵缥渺拂征鞍。一不一兮几纷纷,散不散兮何漫漫。
东西南北□□驰,上下高低恣所宜。影碧池冰萤□底,光浮绿树霰凝枝。
欲谓白云必从龙,飞来飞去龙不见;欲谓白云不从龙,乍轻乍重谁能变。
一重未过一重摧,一畔萦岩一畔开。栾巴噀酒应随去,子晋吹笙定伴来。
披襟引袖遽迎风,欲□吹云置袖中;云飞入袖将为满,袖卷看云依旧空。
雷殷殷兮雨曚曚,成阴涧下云之功。倏然云晴销四极,所润宁知白云力。
大贤济世徒自劳,一朝运否谁相忆。不知白云何所以,年年岁岁从山起;
云收未必归石中,石暗翻埋在云里。世人迁变比白云,白云无心但氛氲。
白云生灭比世人,世人有心多苦辛。旋生旋灭何穷已,有心无心只如此。
当须体道有贞素,不用浮荣说非是。望白云,白云辽乱满空山,高低赋象非情欲,余遂感之心自闲。
望白云,白云天外何悠扬,既悲出塞复入塞,应亦有时还帝乡。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凭高发咏何超遥,
道妙如君有舒卷。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由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万物有形皆有著,
白云有形无系缚。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忽尔飞来暂为侣,
忽然飞去莫能攀。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阊阖天门宜曙看,
为缨作盖拥千官。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坐石长看非我羁,
手中欲揽待君说。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