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潮蹙海风驱万里,
日浮天堑洞千寻。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猜你喜欢
尝忆洪崖涧,穿云路万寻。
曾经照玄鬓,未得卸朝簪。
老去驰庄蝶,年来有越吟。
羡师从此去,旧隐翠微深。
睡起篁庄日已红,方知鞅掌是途中。帆飞荻港江河阔,马度梅关霜雪浓。
未尽风光行且北,祇因流派别于东。丈夫不与匏瓜伍,湖海奔波鱼化龙。
欲从蜀道上青天,把酒魂销壮士前。三户听鸡行积雪,二陵下马吊荒烟。
无家君正堪为客,有母身难许执鞭。珍重光芒三尺水,逢人轻拟赠龙泉。
今年燕即去年燕,今岁人非去岁人。惭愧孤儿年十七,虚糜修脯累慈亲。
翳(yì)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xīn)。
静听江叟(sǒu)语,尽是厌兵人。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4-105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80-281
翳:荫蔽。乔木:高树。维:系住。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边老翁。厌兵:厌恶战争。
作者对军阀所进行的战争持否定批判的态度,对遭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富有时代气息,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开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活动。在乔木遮住了西下夕阳的时刻,诗人系住行船,取来了一束柴薪。这就使三、四句的描写有了着落—诗人停船之后自然听到了江边老翁的谈话,而江边老俞谈话的内容便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厌兵”是江边老翁谈话的中心,也是诗人的现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一个“尽”字说明人们(包括诗人自己)“厌兵”的程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在表现艺术上,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由于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薰风拂拂下槐庭,师师膺时奠四溟。
代北家声今嗣业,淮南草木亦知名。
阵前铁马三军勇,肘后金丹九转成。
立国宗臣宜寿考,阴世篆玉定长生。
碧因圆更展,红向老犹妆。镜里风流在,人言似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