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
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
猜你喜欢
父耕(gēng)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参考资料:
1、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1
2、任三杰.聂夷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22
斸: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绿桑(sāng)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xuān)。
林外鸣鸠(jiū)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绿桑高下:形容桑树高低错落。赛罢田神:指春祭。笑语喧:喧-噪杂,热闹。平川:宽阔平坦的陆地。赛神:又叫“赛社”,以酬谢神灵。田神:农神。喧:喧闹。
鸣鸠:即斑鸠。初日:初升的太阳。鸠:一种小鸟。屋头:宅边,房前屋后。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
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晌午鸦鸦响踏车,那边丛薄有人家。老农歇热藤阴下,一树冬青落细花。
溪流浸茅宇,短檐挂犁锄。
柔桑交午阴,幽禽时相呼。
稚子跨犊眠,梦归候朝驩。
稼翁择其劳,暂往携陶壶。
老妻督少妇,择茧停辟纑。
轻雨日日零,群苗尽怀苏。
五月桑梯傍屋斜,蚕丝抽尽响缫车。长腰红女誇身手,织作还兼吉贝花。
禾黍芃芃愿不违,衔泥燕子绕梁飞。闺中少妇条桑去,携得盈筐趁早归。
田家无他望,所望在平畦。但恐终岁力,不得遂其私。
何哉造物者,亦得厚我施。夜来微雨过,使我菜麦滋。
登丘一以眺,秀色远参差。此时桃与李,岂乏好容姿。
顾予朴野性,独与此相宜。及时务耕作,那敢贪天时。
每当秋熟尚啼饥,况此河乾尘欲飞。买得前村钓溪水,归来典尽箧中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