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代衣冠盛,尧年雨露多。恩荣辞紫禁,冰雪渡黄河。
待诏孤城启,宣风万岁和。今宵燕分野,应见使星过。
猜你喜欢
大儒畴昔起乾淳,天地星源一脉真。
肯使我为修学记,始知君是读书人。
流泉要验胸中活,死草无拘纸上陈。
太极初生第一点,寻根细认古今春。
又名:后西阁
暝(míng)色延山径,高斋(zhāi)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guàn)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qián)坤。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2、彭诗琅.杜甫集李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166页
3、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第319页
暝色:即暮色,夜色。延:展开,延伸。高斋:即江边阁。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际:之间,宿:栖宿。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仿佛琵琶海上洲,年年常与水沉浮。
客船昨夜西风起,应有江头商妇愁。
佳期当可许,托思望云端。鳞影朝犹落,繁阴暮自寒。
因风方袅袅,间石已漫漫。隐映看鸿度,霏微觉树攒。
凝空多似黛,引素乍如纨。每向愁中览,含毫欲状难。
封植因高兴,孤贞契素期。由来得地早,何事结花迟。
叶重凝烟后,条寒过雨时。还同李家树,争赋角弓诗。
山断空青近玉京,一牌就石琢磨成。
烟揩雾拭明如镜,留与游人记姓名。
厚於布被拥公孙,清似荷衣伴屈原。
卷送春云香入梦,剪成秋水淡无痕。
五更葭琯嘘寒谷,一榻梅花近雪村。
直作黄紬纹锦看,日高睡稳不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