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
- 酬王十八见招
- 送张六谏议归朝
- 春晚奉陪相公
- 长安春望
- 赠佳人
- 秋思
- 行路难
- 出塞作
-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 登阖闾古城
- 寒食下第
- 归燕
- 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妓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
- 代佳人赠张郎中
- 春斋夜雨忆郭通微
- 春晓闻莺
-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 塞下曲
- 望夫石
-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 送温况游蜀
- 崔敷叹春物将谢恨不同览时余方为事牵束…不遇题之留赠
-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 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
-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 左掖梨花
- 送崔舍人起居
- 春日酬熊执易南亭花发见赠
- 中春亭雪夜寄西邻韩李二舍人
- 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 渡淮
- 赠歌人(一作赠佳人)
- 同苗郎中送严侍御赴黔中,因访仙源之事
- 使次盘豆驿望永乐县
- 缑山道中口号
- 岁暮送舍人
-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 单于晓角
- 汴河闻笳(一作闻角)
- 塞上春怀
-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 单于罢战却归题善阳馆
- 韦常侍以宾客致仕,同诸公题壁
- 学仙难
- 唐昌观玉蕊花
- 重送白将军
- 和李丞题李将军林园
- 同张惟送霍总(一作送崔总赴池州)
- 赠别崔起居
- 夏夜饯裴行军赴朝命
- 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
-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 同幕府夜宴惜花
-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
-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
- 秋原寓目
-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 酬韦胄曹登天长寺上方见寄
- 陌上暮春
- 春日偶作
- 寻三藏上人
- 山居
- 长安贼中寄题江南所居茱萸树
- 酬裴起居西亭留题(一作留赠)
- 送张侍御赴京
- 鄂渚送友
- 送裴戡行军(一作饯裴行军赴朝命)
- 宿青阳驿
- 路岐重赋
-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书三兄
- 同诸公夜宴监军玩花之作(一作同幕府夜宴惜花)
- 郊居寓目偶题
- 题嘉陵驿
- 送柳郎中裴起居
- 秋日出游偶作
- 同陈六侍御寒食游禅定藏山上人院
- 休暇日,中书相公致斋禁省,因以寄赠
- 途中即事
- 夏夜作
- 甫构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 冬日,汉江南行将赴夏口,途次江陵界,寄裴尚书
-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 甲午岁相国李公有北园寄赠之作…寓哀冥寞以广遗韵云
-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苗考功…因以继和
-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 秋怀奉寄朱补阙
-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于集贤院叙情见寄之什
- 途次
-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 酬严维秋夜见寄
- 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及飞龙厩马…寄中书李郑二公
- 秋日书怀
- 南昌滩
-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里杨华州中丞
-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 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
- 酬陆员外歙州许员外郢州二使君
- 渐至涪州先寄王使君
- 石州城
- 送严侍御
- 酬元十二
- 秋晚途次坊州界寄崔玉员外
- 度东径岭
- 送李正字之蜀
- 玉泉寺与润上人望秋山怀张少尹
- 酬崔使君寄麈尾
- 送邓州潘使君赴任
- 和李中丞题故将军林亭
- 送韦侍御司议赴东都
- 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
- 送七兄赴歙州
-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 昭德皇后挽歌词
- 春晚奉陪相公西亭宴集
- 送崔判官使太原
-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
-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 摩诃池宴
-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 慈恩寺起上人院
- 酬韩弇归崖见寄
- 河东赠别炼师
- 秋日将赴江上,杨弘微时任凤翔,寄诗别
-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 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
- 春题龙门香山寺
- 酬陆三与邹十八侍御
-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
- 送田三端公还鄂州
- 经严秘校维故宅
- 秋夜寄江南旧游
- 送陆书还吴
- 山中月夜寄朱张二舍人
- 送冯谏议赴河北宣慰
- 夜坐闻雨寄严十少府
- 兵行褒斜谷作
- 西亭早秋送徐员外
- 送徐员外还京(一作使还上都)
- 送柳郎中(一作柳侍御,一作李侍郎)裴起居
- 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
- 酬太常从兄留别(一作送太常十二兄罢册南诏却赴上都)
- 春日与诸公泛舟
- 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 同洛阳诸公饯卢起居
- 台中题壁
- 江上寄隐者
- 送严绅游兰溪
- 古意
- 独不见
- 晨兴寄赠窦使君(一作晨兴赠友,寄呈窦使君)
- 秋日对酒
-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 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四韵兼呈陆郎中
-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 夕次潘山下
- 窦三中丞去岁有台中五言四韵未及酬…因追曩篇持以赠之
- 早春送欧阳炼师归山
- 桃源行送友
- 长相思
- 夏日别卢太卿(一作江津对雨送卢侍御)
- 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
-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 戏赠韩二秀才
- 闻王仲周所居牡丹花发,因戏赠
- 送严秀才
- 饯裴行军赴朝命
- 秋日经潼关感寓
- 赠歌人
- 见郭侍郎题壁
- 中秋夜听歌联句
- 夏日别卢太卿
-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
-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一
- 云居寺
- 重送卢三十一起居
- 送张谏议
- 春日偶作
- 春日偶题
- 听歌
- 酬韦胄曹
-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 酬严司空荆南见寄
- 送唐次
- 秋夜雨中怀友
-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一作寄上中书李相公)
-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 送田三端公还鄂州
- 赠道者
- 春兴
-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朋友之情
武元衡与白居易早就有过二人以诗相唱和的经历。武元衡在西川时曾经游玩前任西川节度使韦令公的旧宅园,园中池边有一只很漂亮的孔雀,武元衡遂即兴作诗一首,名为《孔雀》,诗曰: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此诗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的同情之心,充满了言外之思,感叹人生的变迁。武元衡对自己的这首五律还算是比较得意,所以回到长安后他将此诗示于朝中大臣,于是引来了众多诗人的唱和。白居易读罢此诗觉得此诗对孔雀的描述不尽人如意,形象也不够鲜明灵活,且情感不够深沉透彻。因此白居易以诗相和,诗名为《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同用深字)》,诗曰:“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顶毳落残碧,尾花销暗金。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韩愈、王建也以诗相和。韩愈作《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王建作《和武门下伤韦令孔雀》:“孤号秋阁阴,韦令在时禽。觅伴海山黑,思乡橘柚深。举头闻旧曲,顾尾惜残金。憔悴不飞去,重君池上心。” 三诗相比,韩诗稍显逊色,而白、王二诗俱佳,特别是白居易的唱和诗,在韵律上回应了武元衡的原作,同时也在情感上比武元衡之诗更为深切悲伤,表示孔雀在蜀地滞留已久,有沦落他乡之感,且羽翮已经残伤,即便将它放飞也难以重归故巢了,情感基调感伤至极。
缠绵暧昧
武元衡与白居易虽是同僚又是朋友,然而二人还是情敌。武元衡号称唐朝第一美男子,在时任西川节度使的时候与当时的美女诗人薛涛的关系极为暧昧。这让爱慕薛涛的白居易心生嫉妒。武元衡曾赋《赠道者》一诗: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诗人大加赞美欣赏这位美丽的白衣女子,对她的姿色颇为倾倒。这位风姿绰约的才女让诗人神往,在诗人心中好似那高雅素洁的白梅一样纯洁无暇。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那么楚楚动人又含情脉脉。诗人似乎进入到了甜蜜般的梦境之中,他仿佛看到这一白衣女子来到越国的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那风姿神韵,炫人眼目,就像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她那玉洁冰清的风韵婀娜娇美,自然妙不可言。武元衡出身官宦世家,又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不仅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诗文,而且神貌俊朗,风神洒脱淡雅。这样一个美男子又怎能不令美女佳人动心。薛涛也曾作《送友人》更是煽情:“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中字字真切,层层曲折,将那执着的相思之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薛涛对友人的思恋是多么的绵长。人隔千里,自今夕始,不禁让人联想到“千里佳期一夕休”(李益),诗人的无限深情与遗憾都付诸“离梦”中了。身在蜀中的美女诗人薛涛也曾在武元衡举办的宴会上献诗于武元衡,她的《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诗曰:“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武元衡在蜀中作《题嘉陵驿》: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薛涛亦和作《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从二人的诗中可以想见,二人在蜀中的缠绵暧昧令白居易等爱慕薛涛的文人才子们嫉妒元和三年,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好似武元衡的贴身秘书。
温文尔雅
黄门侍郎武元衡到西川去,地方官宴请他。西川从事(州府佐官)杨嗣喝得大醉,强逼武元衡用大酒杯喝酒。武元衡不喝,杨嗣就把酒浇在他身上,并声称我用酒来给你洗澡。武元衡一动不动,任他浇完了酒,才缓缓地站起来,换了一身衣服,又参加酒会。
诗谶
武元衡在被刺杀的前夜,作了一首很具有诗谶意味的诗,叫作《夏夜作》,诗道: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冥冥之中,武元衡似有预感而又无能为力去改变未卜之事的发生。寂静的深夜,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惟有那明月高高地悬在夜空,照着池台,但灾难却在不知不觉之中静悄悄地向着武元衡靠近,给人以“天要下雨,娘要出嫁”的无可奈何之感。
状元诗人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官吏是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善于写文章,死时官吏是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事迹记载在《逸人传》。
武元衡少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建中四年(公元784年),参加科举考试,因诗赋文佳,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后任华原县令。德宗李适曾召见元衡,很欣赏他的才能,赐他担任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比部员外郎。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官至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发布号令。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武元衡迁升御史中丞,掌监察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之事,常与德宗咨议国事,德宗称赞:“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铁血宰相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顺宗即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出现危机。改革派(二王、刘、柳)王叔文派人游说元衡加入朋党,他婉言谢绝。安葬德宗时,元衡担任山陵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革新派主要人物)请求充当仪仗判官,因元衡与叔文不和,拒不答应。王叔文等怀恨在心,肆意诽谤,将元衡罢职,改任太子右庶子。
顺宗只坐了一年皇帝。第二年宪宗李纯即位,感念元衡忠君伺主,再次迁升元衡,任中丞、户部侍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户部事务。唐宪宗素知元衡清廉正直,对他信任有加。当时,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浙江节度使李锜请求朝觐,既而又迟迟不行。宪宗征询元衡与宰相郑絪。郑絪主张任其自便,元衡主张催李锜兼程进京。李锜反叛,月余被平。
元和二年(807年),行营都统高崇文平蜀乱后把蜀地军用物资、库内金帛、帷幕承尘、歌伎舞女、能工巧匠等搜罗一空。武元衡到任,百姓怨声载道,武元衡制定规约三年民殷府富,蜀地少数民族纷纷归服。期间武元衡发现裴度才能,调为掌节度府。武元衡接替高崇文主政西川。
元和八年(公元814年),治蜀七年的武元衡还朝,仍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当时宰相李吉甫、李绛不和,不断争吵,元衡对二人不偏不向,宪宗称赞为忠厚长辈。元和十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谋反,宪宗委任武元衡统领军队对淮西蔡州进行清剿。引起与淮西勾结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割据势力的恐惧,决定刺杀武元衡等主战派大臣,以救蔡州。李师道及其募僚认为:“天子专心一意地声讨蔡州的根由,在于有武元衡辅佐他,请让我秘密前去刺杀他。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不敢主持讨伐蔡州的谋划,就会争着劝说天子停止用兵了。”
遇刺身亡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报晓晨鼓敲过,天色未明,大唐宰相武元衡即启门户,出了自己在长安城靖良坊的府第车门,沿着宽一百步(147米)的道路左侧行进,赴大明宫上朝,刚出靖安坊东门,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遇刺身亡,同时上朝的副手裴度同样遇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