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守清无一点尘,泠泠笙鹤下青旻。
大期爵德尊三者,上界神仙第一人。
经画中原皆向化,燮调四序总如春。
自怜九帙须眉老,笼鸽难陪祝寿宾。
猜你喜欢
晴烟漠漠柳毵(sān)毵,不那离情酒半酣(hān)。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本站。
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仙吏秦峨别,新诗鄂渚来。才推今北斗,职赋旧三台。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何年相赠答,却得到中台。
隐迹混樵踪,幽居碧涧东。秋光胜春色,红树白云中。
万古龙门一旦开,无成甘死作黄能。
司空定有匡尧术,九载之前何处来。
六龙极北瞻明主,三凤河东愧腐儒。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卞公古刚者,直节不可挫。岩岩六龙子,矫矫中兴佐。
可怜谢幼舆,梭飞齿还堕。志怀不事事,见面辄欲唾。
非关执鄙吝,要欲激疲愞。茂弘岂驽骀,庙社因迁播。
维公抗剧贼,婴此不测祸。平生忠义气,临绝不自奈。
愤心握两拳,爪甲穿掌过。英风渺何之,末路悲坎轲。
高堂风入帷,坏壁尘生坐。清魂不可招,聊为歌楚些。